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一課 精雅大匯集(1/3)

作者:周遠廉字數:7560更新時間:2022-06-18 22:56:31

    餘秋雨:

    講完唐代文化的繁盛,再講以後的文化現象,會顯得有點艱難。在強光的對比下,我們會對後麵的光亮失去熱情,因此也會失去公平。

    首先承受這種不公平的,是宋代。

    除了宋詞之外,中國人對宋代的印象是混亂的,那簡直是一個“記憶的沼澤地”。我現在很想聽聽大家對宋代的印象,隨口說吧。

    王牧笛:

    整個宋代都讓人感覺比較暗淡。首先,不斷受外族和蠻夷的侵略,訂和約呀、送歲幣呀、逃亡流亡呀之類的事情很多。就連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兩個皇帝都被俘虜,而且都死在了北方,這對中原文明是一種空前絕後的恥辱。另外,朝廷本身也很黑暗,權奸當道,把像嶽飛這樣優秀的一個武將給殺了。還有就是文化人的遭遇也特別讓人同情,司馬光、王安石都被牽涉到黨爭中,蘇軾、李清照、陸遊、辛棄疾等文化人或者在政治上被排擠打壓,或者因戰亂而顛沛流離。

    呂帆:

    還有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不管你叫他黑社會也好,群英會也罷,但重要的是這個“逼”字,就是正常人在不正常的社會裏也沒有辦法正常地生活。這個時代的老百姓一定生活得很壓抑。

    王安安:

    還有程朱理學倡導的“存天理,滅人欲”,禁錮人性,禁錮自由。對女人特別苛刻,一方麵要她們嚴守禮儀和貞潔,竟有女的手跟男的碰到了,回去就不得不把手給砍掉這樣的事;而另一方麵,由於宋代老吃敗仗,人們轉而把拯救國家、抵抗外辱的希望寄托在佘太君、穆桂英等楊門女將身上,男人都不知道幹什麽去了。

    餘秋雨:

    大家講的都沒錯,但把這些現象當作解讀整個宋代的基礎,卻錯了。

    中國思維的一個弊病,就是喜歡憑著局部印象作情緒化的判斷,自始至終缺少理性控製,而理性控製的前提是宏觀比較。先擦去那些眼淚,收住那些歎息,壓住那些怒火,把各種事情放到大曆史、大坐標中進行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隻有這樣,才能看清一些基本輪廓。

    放到大曆史中看,我們不能不承認,宋代認認真真地建立起了文官製度,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的。趙匡胤把兵權和財權收回中央,結束了地方政權的武裝割據,全國由文官來替代武將。那麽,文官從哪裏來?隻能從科舉考試中來。因此,科舉製度走向健全。科舉考試的內容,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唐代有考經書的,有考策論的,科目眾多,更多的人偏重進士一科,詩寫好了就行。但是到了宋代就倚重實用,雖也考經義即儒家經典,但殿試僅考策論,就是社會管理的方略。這一考,就比較符合選拔行政官員的要求了。

    和科舉考試相應的是在全國廣辦學校。國家官學之外,還有地方私學,如象山書院、嵩山書院、嶽麓書院。這樣,也就開創了一個文化氣氛濃鬱的時代。

    宋代給文化人一種空前的優待,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宋太祖有遺訓,據說當時以鐵券的方式存在太廟裏,說本朝對上諫言事者,一律不殺。這主要是針對文官而言的。比一比宋代前後就會發現,這項政策非常開明,不能小看。

    宋代很長,但殺文臣的例子不多。我們所喜歡的那些宋代大文豪,不管做到多大的官,犯了多大的事,可能經常會被貶謫或流放,但很少被殺,也不會承受司馬遷那樣的酷刑。光憑這一點,我們應該對宋代多一點正麵評價。

    宋代文官製度,往往把一代文化大師推上最高的行政職位,例如範仲淹、王安石、司馬光等,這在其他朝代是不可想象的。在其他朝代也有大量文官,但是行政權位和文化品級不成比例,職位高者大多文章平庸,或者文章高者大多職位低微。除此之外,宋代文官的酬金之高,也空前絕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