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三課 九十年的塵埃(1/3)

作者:周遠廉字數:6884更新時間:2022-06-18 22:56:32

    餘秋雨:

    講過了宋朝文化,我們又要為元朝拂去塵埃了。這是一個短暫的朝代,曆時八十九年,如果回溯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一起算,也就一百多年。這個朝代,曆來被看成是中原大地被北方鐵蹄踐踏的時代,因此也是一個暗無天日的時代。然而情況真是這樣嗎?

    就像黑夜迷路時首先要尋找燈光一樣,我們要想不在曆史中迷失,也隻能抬起頭來尋找亮點。那麽,在我們心目當中,元朝的亮點和暗點有哪些呢?

    呂帆:

    要說亮點,首先是成吉思汗。他和他的後輩建立了一個東到朝鮮半島,西到多瑙河沿岸,北到北冰洋以南,南到我們的南海的世界上最大的帝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的締造者,自然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才。而在馬蹄聲聲、烽火彌漫的征戰中,成吉思汗和他的後繼者們用了五十多年的時間,就滅了四十多個國家,征服了七百二十個民族。用時下很流行的網絡語言來說,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

    周雙雙:

    還有就是關於科學技術方麵的亮點。比如天文學家郭守敬發明了新曆法,被後人稱為“授時曆”,他還算出了回歸年的時間,也比較科學;還有黃道婆,因為受到虐待她離家出走,到了海南島,被黎族婦女收留,學了先進的紡織技術,晚年回到自己的家鄉教給了鄉親,極大地推動了長江流域的紡織業。

    羅璞:

    但是元朝的民族壓迫政策是很嚴苛的,把人分為好幾等,最上等的是統治者蒙古人;第二等叫色目人,就是當時西域各色名目的人;漢族被分為兩個次等,一個叫漢人,另一個叫南人,也就是以前南宋政權統治下的漢人,地位都很低。還有,不得不提一下蒙古軍隊的殘暴,凡是抵抗元軍比較激烈的一些城池,攻陷後都被屠城,這在人類史上是殘暴的一筆。

    餘秋雨:

    按照我們傳統的曆史教科書,宋元遞嬗之間有一些“必需情節”,例如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但從更宏觀的世界史觀來看,當時更重要的“特殊情節”是發生在合川釣魚城的保衛戰。這場保衛戰是我家祖先餘玠將軍定下的方略,因此請允許我多講幾句。這不完全出於私心,因為這場保衛戰改變了世界文明的格局,屬於大文化的範疇。

    成吉思汗是一二二七年在六盤山去世的。按照他的部署,他的部隊先與宋朝聯手滅了金,然後再攻打宋朝。宋朝一敗塗地,卻在現在屬於重慶的合川釣魚城組織了一場頑強的抵抗,時間竟長達三十六年。

    為什麽說這場抵抗改變了世界文明的格局?這需要打開更宏觀的曆史視野。當時,整個蒙古軍的大汗蒙哥正是攻打釣魚城的總指揮,因為攻下了釣魚城就能順利地控製長江流域,便於南下和東進。與此同時,蒙哥的弟弟旭烈兀繼承了成吉思汗浩浩蕩蕩的西征的步伐,把俄羅斯、伊朗、巴格達、敘利亞、波蘭、匈牙利都給占領了,很快又打到奧地利,逼近威尼斯,馬鞭已經遙指埃及。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大汗蒙哥卻在釣魚城下被飛石擊中身亡。聽到這個消息,正在西征途中的旭烈兀立即掉轉馬頭東還,準備回來即位。結果,留下的少量軍隊已經很難繼續遠征,而東還的主力又發現即位的並不是旭烈兀,便滯留不前。蒙古帝國由此產生重大分裂,征服世界的宏圖再也無法實現。這樣一來,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特別是***文明、歐洲文明和埃及文明,免遭根本性的破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