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雄坡(1)(1/2)

作者:一玄字數:4122更新時間:2022-06-19 05:16:02

    《穹窿八部.古砦迷霧》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雄坡(1)

    王儀涵道:“李老師,剛才您向市四大家領導講述古佛的時候,我心生疑慮,由於領導沒有問,所以我就一直不得其解。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

    李雨東道:“可以啊。儀涵同學,你可是我教書的時候的學生呢……學生問老師,天經地義嘛。什麽問題?”

    王儀涵道:“李老師啊,原來您還記得我啊。我讀小五的時候,您就是校長了……我還以為您不認識我……所以,隻在心裏崇拜,沒打算認您,免得有的人說我倚仗老師的勢力壓人一頭……嘿嘿!”

    唐菁菁道:“小姨,我知道您老人家就想說我嘛,李老師是您的老師,他……也是我的老師噠,不過,我讀小二的時候,他就調走,去當官了。所以,老師才不認得我,而隻認得您,但我是他的學生的事實毋庸置疑哈哈。”

    李雨東笑道:“我的學生多得恨,我都認得是不可能的。認識儀涵是因為我代過他們班的語文課,儀涵的表現很出色,所以還記得。”

    王儀涵道:“老師您的記憶真好。那是因為我們班的語文老師請病假,您作為校長臨時給我們班上了幾節課。沒想到您居然認識我們……您的記憶還是年輕的時候那麽厲害。老師,通過您給領導的講解,我們知道了古道最古可以追溯到什麽時候,至少可以追溯到什麽時候,最後定型在什麽時候。我還需要問您的就是這段古道應該叫什麽名字,它是怎麽形成的?”

    李雨東笑道:“好了,誤會消除了。該我這個老師回答學生的提問了。咱們婆城的古道分布很廣,但保存最完好的就隻有古佛頂這一段古道。剛才你問我這段古道該叫什麽名字及它的形成過程,對吧?”

    王儀涵道:“對。”

    李雨東道:“首先看看古道的走向,這條古道是通往西都的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與現代的高速路走向基本一直。古代鐵山橫亙於此,要去西都,必經此道,別無選擇,現在修建高速,也隻有穿隧道了。古道之所以能保存下來,主要是因為其位置在山頂,且全是裸露岩石,沒法耕作,今天的條件下,人跡罕至,故保存完好。別的地方也應該有古道,隻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古道早就不複存在了。那麽,問題來了,古道的作用到底是幹啥的?可以準確地說,古道最基本的功能是民道,即老百姓日常生產生活所必需的交通要道;然後是商道(所謂鹽煤、茶馬、鹽鐵,甚至鹽鐵煤等,均有可能)、也是官道(傳遞**訊息,組織運糧,運兵,運送戰略戰備甚至民生物資的大道)。”

    唐菁菁道:“既然和別的地方的道路沒有區別,那麽為啥這裏的古道出現這麽深的車轍或者人走馬踏(騾馬)得印痕?”

    李雨東道:“這就是我要講的重點了。我開頭在介紹古道的時候說了,這段古道自古有之,如果沒有因為古佛頂的特殊地理位置,保留下了這段特別的道路,也許就被淹沒在荒草之下了。剛才我們已經明確了古道的基本功能定位,那麽,其名稱就很好辦了。在明清之前,從商道的角度命名的話,可以叫鐵煤鹽古道,清末民初,特別是抗戰的需要,自貢鹽業發展對於威遠煤炭的依賴度越來越高,這條古道上的主要商品應該是煤和鹽,威遠河為此還有民國**撥專款修建了八道堰,立項相當明確,就是為了運輸煤炭。這時期,鐵等物資的運輸就退居次要位置。所以,叫鹽煤古道也是可以的。基於這個認識,我曾經建議,將這段古道命名為婆城古佛頂鹽煤古道。但這個名稱太長,太專業,所以,建議用一個通俗的名稱,古佛頂古道或者婆城古道。既回避了鹽鐵煤之爭,也回避了官商民之用,也免得掛一漏萬,還標明了古道的具體位置。古佛頂古道或者說婆城古道,你咋說都沒有問題,咋看都是正確的,是不是這個道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