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61章:一再的大動作(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780更新時間:2022-07-11 18:16:43

    呂武對於國號的選擇已經糾結了很久。

    繼續叫秦國,怎麽樣都不那麽合適,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麻煩,內部的麻煩一多還怎麽對外銳意進取。

    叫唐國也不好。畢竟晉國之前就叫唐國,後來才更改為晉國。

    呂武之所以有意向選“唐”來作為國號,一來是陰氏占了晉國十分之四的疆域,再來則是取盛唐的一個好彩頭。

    選擇“漢”的話,不是因地製宜的那一套,意義上其實更加的遠大,一切隻因為“漢”就是銀河嘛。

    現在還是春秋,很多製度根本沒有成型,立國號屬於無跡可尋的種類,想叫什麽基本是呂武說了算,不用循古例那一套。

    曆史上用“漢”來作為國號的國家有多少?那可真的是不要太多!

    西漢(劉邦),玄漢(劉玄),盆漢(劉盆子),東漢(劉秀),蜀漢(劉備),成漢(李雄),漢趙(劉淵),刑漢(刑杲),侯漢(侯景),朱漢(朱泚),南漢(劉),王漢(王健),後漢(劉暠本名劉知遠),北漢(劉崇),郝漢(郝定),陳漢(陳友諒)。

    有名有姓的就是那些,有的國祚綿長,有的短命,更多屬於割據勢力,不少還是胡人所建。

    事實上從劉備的蜀漢之後,一直到五胡亂華時期胡人一再選擇“漢”來當國號,“漢”這個國號就有那麽點臭了。

    自劉淵之後選擇“漢”作為國號,一定是牽強附會的那一種,也就是追憶西漢和東漢的強盛,再來就是想喚起百姓對強漢的期許,偏偏一個個又給搞砸了。

    呂武不願意繼承秦國,從有曆可尋的意義去衡量,夏朝時那邊土地叫“扈”,到了商則有共、密、刑方、邰、豐、周,後來周王室東遷才有了秦。

    看看那些有跡可循的名字,呂武選哪一個來當國號合適,一個個看著就沒有屬意的。

    劉邦被封漢中,橫掃天下之後建立大一統王朝。

    如果是以封號作為國號,為什麽是“漢國”,不是“漢中國”呢?其實裏麵就用上了《詩經》來進行背書。

    現在好了,老劉家可以用《詩經》背書,輪到呂武就不行啦!?

    什麽道理嘛,這是!

    當然了,一樣米養百樣人,每一名個體都有自己的意誌,有人覺得好,有人認為不合適,眾口難調啊。

    對於呂武來說,思來想去還真沒有比“漢”更合適的國號了。

    講大白話,他就是個民族主義者,希望自己建立的國家能有成為強漢的那一天,咋了?

    呂陽窺知大事將近,整個人進入到亢奮的狀態,辦起事情來風風火火,以極快的效率執行老父親的命令,調集民伕到位,親自督辦各種工程。

    “城名便為‘長安’。”呂武對還沒有個影子的城池給了個名字。

    既然是抄襲,索性就抄個遍!

    呂陽卻是在思考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們以後是依然以“陰”來作為前綴,也就是“氏”,還是改為“漢”呢?

    畢竟,目前的潮流就是那麽一回事,姓是固定的,氏卻會因為一些事情起變化。

    至於秦地?為了抹除掉秦這個諸侯國的影響,必定也會將名字改掉,叫漢地屬於沒有可能,需要呂武再死腦細胞接著思量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