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94章:不混一,寡人死不瞑目(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762更新時間:2022-07-11 18:17:06

    呂武、士匄和中行吳三人之中,能夠算是創業者的隻有呂武一人,士匄和中行吳有今天離不開祖先的蒙萌。

    那好吧,士匄是範氏某位先祖的子孫,難道彘裘、士弱、劉明等等範氏族人就不是嗎?

    中行吳這邊的情況同理。

    一個家族還有分嫡庶,嫡係掌握的權力大一些,好處得到更多一些,之類的沒法說清楚,祖先創下的基業總歸是大家夥一起的吧?

    範氏是一大家子。

    荀氏那邊也是一大家子。

    都是一大家子,艱難時期還能夠同舟共濟,到了享福的階段才是最考驗向心力的時刻。

    士匄和中行吳得到了最大的好處,還想把所有的好處都攥在手中?其他族人肯定就不樂意了。

    那些族人會有什麽想法?必定是:同一位祖宗,大家一起打拚,到最後隻有我做出犧牲?憑什麽啊!

    已經回到“長安”的呂武不會知道中行吳努力著掙紮了一次,遭到了荀氏、智氏、程氏、輔氏的明確反對,甚至連中行氏內部都有反對者。

    所以是,中行吳想在荀國變法,沒真正展開就胎死腹中了。

    中行吳曆經這一次之後,清楚且明白一個事實,除非荀國遭到了很大的打擊,淪落到那種不求變就會死的地步,要不然就別想著變法了。

    其實,中行吳還能使用其它的辦法,例如這一段時間搞點花樣,等再過上一些時候再搞點花樣,用細潤無聲的方式進行變法。

    回國後的呂武並沒有立刻往“長安”趕,他先去了“陰”那邊視察,轉道北上到了“呂梁”。

    這個“呂梁”是漢國北部最大的城邑,原先是屬於狐氏的地盤。

    也就是曆史出現了變動,要不然等智氏擴張過來,狐氏一樣是被滅掉,隨後智氏在這邊建了一座城,取名叫“汾陽”。

    不是趙氏?還真不是趙氏。

    原曆史上,到了春秋中後期階段,為晉國擴張最多的是智氏和範氏,相反趙氏、魏氏和韓氏一直都是打醬油的角色。

    漢國的“呂梁”再往北還有城邑,隻是規模上要小很多。

    按照行政劃分的話,“呂梁”以及周邊的城邑被歸納為“梁郡”。

    沒錯,就是“郡”這個行政單位。

    呂武不是搞了新製度嗎?對地方行政區域進行了劃分。

    “長安”以及很廣區域內的非常多城邑劃定為京畿,

    “陰”、“呂”、“霍”、“彘”歸屬為“呂郡”。

    “楊”、“高粱”、“昆都”、“平陽”、“賈”、“郜”歸屬為“上黨郡”。

    “魏”、“屈”、“耿”、“葵”、“董”、“稷”、“少梁”、“采桑”歸屬為“河東郡”。

    近八十餘城邑,劃分為數個郡,其中以京畿的地區最大。

    算是京畿區域,最西邊從“陳倉”開始,一直到東邊的“大荔”,最長度跨越了一千四百裏,最寬度大約一千兩百裏。

    那個“上黨郡”和“河東郡”、“隴西郡”、“北地郡”、“上郡”、“南陽郡”都還算“正常”,為什麽會有“梁郡”和“呂郡”呢?這個是呂武就想用“呂郡”這個名字,實際在原曆史會用“太原郡”命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