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31章:匆匆數載(1/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4620更新時間:2022-07-11 18:17:32

    時間來到了公元前536年的春季上旬。

    在過去的兩三年之內,漢國進入了一段相對的沉寂期。

    之所以有“相對”這個字眼,當然是因為漢國並非什麽都沒有做,隻是沒有按照列國所料想的那樣在吞並韓國三分之二城邑後,對範國或荀國展開軍事兼並。

    漢國從公元前539年開始進軍“漢中”,僅僅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就對漢中形成壓製,後來卻是花了七個月的時間才遏製住當地的反抗。

    呂陽抵達“漢中”隻幹兩件事,繼續征繳當地部落為其一,再來便是不計傷亡和耗費將漢中人徙離了。

    中樞為了配合呂陽對“漢中”的經略,一再將戰爭中俘虜的鄭人、沈人、蔡人、烏氏人和義渠人分批轉移到“漢中”定居,采取的是一種混居的安排,再安置相當數量的老漢人。

    這些人,除了原本就是漢人身份的那一批之外,他們要麽是參與了“長安”的修築,不然便是參加了修渠,完成了“勞動改造”和“思想改造”的程序,充填到“漢中”去了。

    漢國對“漢中”置郡,規劃出了兩個“縣”,一個縣在漢水上遊,築城取名為“南鄭”;另一個縣則是在漢水中上遊,築城取名為“郇陽”。

    那麽就是雖然有了“漢中郡”,治下卻是隻有兩個縣,兩地相隔還長達四百裏,以“郇陽”作為首府。

    置縣的位置和命名並不是呂武親選,工作交給了左相和右相一同完成,實際的操刀人則是作為漢國太子的呂陽。

    為什麽會選擇相隔四百裏的兩個位置築城,又是為什麽將城池取名叫“南鄭”和“郇陽”,裏麵肯定有一段很長的故事?作為君王的呂武才沒有那個閑工夫去了解,知道漢國增加兩縣一郡也就夠了。

    事實上,作為君王要不要事無巨細什麽事情都管,有沒有那個精力是一回事,有沒有必要就是另一回事了。

    呂武不是始皇帝,也不是洪武帝,內心裏很明白人與人的差距,一直以來皆是選擇抓大放小,將有限的精力放在認為更重要的事情上麵。

    漢國在呂陽的主持下完成了對“漢中”的規劃,也就是選定了置縣的地點,下一步並不是馬上築城,選擇了向蜀地進軍。

    哪怕事先派出人手探勘地形,漢國進軍蜀地還是進行得無比艱難,第一批的一個“旅”穿過群山抵達一個滿是怪石的盆地時,沒有與敵人發生一次交戰便折損了三百餘人。

    這些折損的人手是在爬山涉水的開路搭橋中犧牲,有些人連遺體都未能找到。他們的犧牲則是讓後麵開進的四個“旅”不再出現折損,所以才是用“犧牲”的字樣,不是用“死亡”的字眼進行記錄。

    攻略蜀地怎麽行軍又怎麽打,別說是擔任國尉的崔杼了,呂武都極少插手。

    理由相當現實,蜀地離“長安”太遠是其一,再來是不身處當地很難對地形有直觀的印象。

    所以了,呂陽請命前往擔任統帥,某種程度上是解決了中樞的困難。

    為什麽那麽說?隻因為呂陽是太子,作為君王的呂武肯放權,太子呂陽臨時專斷起來比其他人更加顯得名正言順。至於說呂陽的心理負擔方麵?兩父子自己去處理吧。

    “寡人已派人召回太子。”呂陽在大朝會上通知了一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