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旅居美國文藝營(2/2)

作者:溫暖字數:5418更新時間:2019-09-19 16:32:13

    時間是在上午,與文學藝術家們共進早餐的時候到了。她走進人群熙攘的餐廳,一邊吃西餐,一邊靜默地觀察著那些獨具個性的作家、藝術家。她覺得在這個地方,自己仿若一座孤島,但這種感覺很好,因為她喜歡站在圈外一個人冷眼旁觀,那是她創作的源泉。吃完早餐,她回到工作室,開始寫她的下一部英文作品,及至日頭升上屋頂,午餐的時候就到了。 她會去門口的籃子裏,把準備好的午餐取出來,拿回屋裏來吃。日子就是這麽平淡地一天天過著,而麥道偉文藝營的組織者們知道,作家藝術家之間需要溝通交流,所以,他們安排了每天下午四點的自由活動,是在晚餐之前。在這活動時間,大家可以彼此交流心得、感受,融入集體生活中,使疲憊的身心得到休整。

    這一天,她照常站在集體活動室的角落裏,望著麵前來來往往的人群,不時聽到作家作者們天馬行空的高談闊論。她目光遊離於炫目的空間中,落在一個名叫賴雅的美國白人作家身上。

    她感到這個人十分有趣,因為隻要一有他出現,便會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他個性似乎十分開朗、熱情、豪爽,時常像一個演說家一般站在人群中間,大聲講一些笑話和奇聞異趣,逗弄得其他人或發出驚異之聲,或開懷大笑。

    她心想,跟這樣一個人在一起交談,也許是一種樂趣。

    他隻顧延續自己那口若懸河的演講,徜徉在65個年月,往昔的一幕幕畫麵之中。他本是德國人的後裔,所以可以從他寬大的麵龐上,看到典型的西方式高聳的鼻子,深陷的眼窩,雖然已年過花甲,卻還是一副雄壯的紳士氣派,並不顯出他處於這個年齡段時的甘於示弱。歲月令他平添了更多的慈祥和幽默、智慧,卻不曾掠去他原本的灑脫、浪漫和激情。他顯然是一個派頭十足的老紳士,更確切地說,是一個老文藝戰士,因為他四十多歲的時候,曾是一個激進的馬克思主義者。這同他的理想主義個性有關。他同情弱者,同情美國工人階級,因而,雖因好動的個性使然,並沒有傾盡全力寫出能使他不朽的傳世佳作,但他的作品,總是旨在描寫一些平凡的小人物。這一點與張愛玲的文學觀倒是頗為吻合。不過愛玲可絲毫不會戴有色眼鏡看待他,也不會單純地由於這個美國老作家與自己在寫作方麵有暗合之處,而對他心生愛慕。她喜歡一個人,完全憑感覺,感覺對了,便會一頭栽進去。

    後來她坦承,自己與賴雅的結合,既不是由於寂寞,也不是因為生活所迫,實在是因為她自來喜歡這個人。

    她為什麽會愛上賴雅呢?不少人曾給出許多花樣翻新的答案。有說她因功利使然的,有說她因缺少父愛的,有說她對中國男人已經失望的,也有說她想為自己尋找依靠的。其實這些都不盡然,如果不是因為愛,她不會一如既往地照顧他許多年。

    賴雅青年時代便才華初露,而且憑借豐富多彩的個性,才氣橫溢的談吐,灑脫豪放的處事方式,屢屢成為人們矚目的中心。生平唯一的一段婚姻對他而言,不吝是一個枷鎖。這次婚姻給他留下的唯一紀念,便是一個女兒,他一生中僅有的一個女兒,跟張愛玲同齡。前妻由於是個十足的女權主義者,令他無法忍受婚姻生活的束縛,加之美國社會婚姻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風氣,他很自然地與這失敗的婚姻道了別。之後,他當然有過一些桃花運,然而女朋友卻如走馬燈一般,隻有曾經的,卻沒有在他身邊一直駐足的。一來他並不急迫地考慮還有再婚的必要,二來,這些女人也不想同他走入婚姻的殿堂。總之,65歲的他,至今仍孑然一身。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