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旅居美國文藝營(1/2)

作者:溫暖字數:5418更新時間:2019-09-19 16:32:13

    愛玲一直被一種孤獨感深深地困鎖著。世間仿佛無人能體恤她的一切情緒的波動。無論是童年時代的父女反目,缺失的母愛,還是胡蘭成的濫情之殤,帶給她的隻有深入肌骨的冰冷。即使與姑姑同處一個屋簷下,也畢竟替代不了一個知疼知熱的愛人,可以慰藉她漂泊不定的身世和內心。

    自從來到美國,這種感覺就愈發強烈地彌漫在她周身。她知道,人世之大,能容得下一個落魄文人的地方,畢竟不多,何況是一個眼高手也高的女文人。曆朝曆代,凡是不世出的大文學家,境遇沒有幾個是通達的,對文學真理的追求摧毀了他們對現實把握的能力。可是為了尋夢,她還是毅然決然地來到這個遙遠的國度,隻是不知道自己用英文寫作的夢想,何日才能有所成就。

    《秧歌》英文版於1955年在美國的出版,令她心情為之一振。這是一個契機,最起碼可以證明,自己的英文寫作能力,可以得到美國社會的基本認同。然而,她這條路遠比胡適的學問之路艱辛得多。胡適尚且需回台灣才能重新尋得用武之地,愛玲作為一個華裔作家,想完全地融入美國文化的主流,遠非她所期望的那麽簡單。世界上少有非母語作家在別國蜚聲文壇的例子,說明文學需要幼年直至成年的母語文化浸潤。每個國家都擁有獨屬於自己的偉大的母語作家,民族而後世界,是一個特定的規律。

    然而天資聰慧的張愛玲,偏偏想在這條蹊徑之上,為自己開拓出一條獨具匠心的文學之路。因為美國的自由,會使她的文學追求不受束縛和羈絆,因此她寧願舍棄母語寫作的優勢,屈就英文寫作的劣勢,以此為代價換得對文學藝術終極追求的機會。

    但如何才能得到美國社會的幫助呢?

    她四處打聽,得知有一個叫麥道偉文藝營的地方,可以讚助作家基本生活費和住宿、餐飲等費用。於是,她收拾好並不多的幾件行李,隻身來到這個地方。在這裏,她可以靜心徜徉在英語文學的園地,傾力打造自己的第二部英文小說。

    她了解到,麥道偉文藝營的創建時間是1907年,創始人是一個著名作曲家的遺孀。她不禁對這對夫婦生出一絲由衷的好感和欽佩。作家的確是需要資助的。一個餓著肚子的作家,往往會使作品夭折,正如她一輩子鍾愛的《紅樓夢》的作者一樣。

    她攜一路風塵,采擷著沿途的景致,來到群山環抱,綠樹蔥蘢的麥道偉文藝營。這裏是美國的新罕布什爾州,層巒疊嶂之中,大小40多棟房舍靜默著矗立在占地420英畝的文藝營。她感到內心就像吹進一股帶著暖熏熏的、潮濕的泥土氣息的春風一樣。她默默對自己說,以後這裏就是臨時的家了。雖然與這個家也隻有短暫相聚的時日,她還是覺得無比溫馨,因為這個地方給了她一種深切的歸屬感,這是屬於作家獨有的空間。

    這裏有設施完備的別墅,專業化的工作室,甚至還有一個小型圖書館。她感慨著美國社會治理結構的妙處,連慈善活動都搞得這麽有聲有色,仿若世外桃源一般。她慢慢結識了一些工作人員,又聽管理者講了這個機構的組建目的,是為有才華的藝術家、文學家提供一個休憩創作的天地,以便他們可以擺脫俗務的幹擾,靜下心來專事寫作。文學創作需要沉澱,也需要無人打擾的寧靜氛圍。盡管這項工作的艱辛有時會令人身心疲憊,然而對張愛玲而言,創作是她唯一的選擇和出路。構思、下筆都並非難事,唯一有一點令她有所擔憂,就是自己的英文能否得到美國大眾的認同。

    她一個人坐在自己分得的宿舍裏,又欣喜地得知她有了自己獨立的工作室。以後還會有怎樣的藍圖在等著她描畫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