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貧病交加中的艱難處境(2/3)

作者:溫暖字數:7476更新時間:2019-09-19 16:32:15

    用英文寫作的不被美國主流出版界接受的事實,使她意識到母語寫作的重要性。也許美國真的不是她追尋文學夢的最終舞台。她感到她還是屬於中國的,最起碼,在香港彈丸之地,她的作品還可以輻射到東南亞各國崇尚中華文化的華僑讀者群中去。於是,在1961年10月,她隻身從美國飛往香港,在闊別了這座城市六年之後,終於又踏上了這片昔日為她所熟悉的土地。這裏有她高中求學的年歲的印記,也有她的文學夢可以肆意滋長的華語題材的深厚土壤。

    她首先到了台灣——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文化根基深埋其中的一片樂園。這裏可否接受她,容納她呢?還會否有她的一席之地呢?

    有肯定是有的,因為她是新文學當之無愧的祖師奶奶。可是,嫉妒與惡語中傷的文藝界人士容不下她。一個年齡比她還大的女作家,因為害怕她的重返文壇會動搖自己的地位,寫文章嘲諷她是過了氣的老人,古董,不該再度出山。她在這裏,首先得到的不是熱心讀者的歡迎,而是台灣狹小文學空間中文人相輕的輕慢刻薄的詛咒。看來,在台灣,上了位的文人騷客裏,也有人並不是什麽良善之輩,否則輕易上不來。即使美國人出於她作品的文化局限性和商業價值方麵的考慮,而不接受她的英文作品,但最起碼打開天窗說亮話。可是華人的世界呢?又是另外一番爾虞我詐,翻雲覆雨的景象。她見到的還少麽?她筆下的曼茵父親那樣的人,終究是絕跡不了的。

    她在香港與台灣之間兩地奔走,狼狽地寄人籬下。文人自來清高,但她現在連清高的資本都沒有。正如凡·高死後才出名一樣,她也隻有在死後,才給出版商們留下近億元的經濟收入。文學作品得到社會最終認可,經受住重重考驗的時間遲滯性,使古今中外任何真正的文學藝術大家,沒有在生前過得十分富足的例子。如果你富有,你反而成不了最偉大、最優秀的作者。

    但她考慮的不是這些,而是丈夫賴雅的病。想給丈夫治病,她就需要賺錢。小時候她並不缺錢,缺少的是愛。如今,為了這唯一水乳交融的親情和愛情,她可以承受經濟的重壓,而且一向承受得住。無論當初對胡蘭成,還是現在對賴雅,隻要男人給她一個與子偕老的希望和信心,她就不惜用終日勞作的辛苦換取的廉價收入,來支撐起兩個人生活的屋脊。可是,她並不是宋靄齡,不是女商業巨頭,她是張愛玲,一個女文人。文人一向收入不固定,在純文學與生計的雙重壓迫下,過著不知被什麽所奴役和囚禁的悲苦生活。但她可以承受,不留一滴脆弱和不值錢的眼淚。

    然而當得知丈夫再度中風,卻沒有足夠的錢買回程的票的時候,她卻流下了悲慟的淚水。這裏麵有屈辱,有不甘妥協和敗陣的倔強,更有對生活深深的失望和對丈夫無盡的思念、牽掛的重壓。無奈之下,她隻得打算先到香港,賺一筆錢之後再回美國,好為丈夫治病。

    她接手的第一個任務,是為宋淇所在的電影公司編寫電影《紅樓夢》的劇本,一旦被采用,可以得到近兩千美元的稿酬。她想,這些錢也夠我跟賴雅在美國開銷一陣子的了。於是傾力寫作,從早上十點一直寫到淩晨一點,經常為了寫作而累腫了手腳。這時她的身體健康也是每況愈下,卻還要承受一個作家巨大的、耗費心力的工作量。然而她全然不顧自己的病痛,每當一想到丈夫熟悉的身影,周身就仿佛被上海公寓裏的小電火爐烤得通紅溽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