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章 劄記簿(1/3)

作者:閆文盛字數:8054更新時間:2019-09-21 01:52:33

    室內的囚徒

    大多數時候,室內還是沉寂的。如果天色變幻,不用抬頭,就能感受到桌子前的光線暗淡下去了。冬天裏白晝很短,一個人靜悄悄地坐上幾個鍾頭,好像就可以把一整天過完了。天色將暮的時候才出門去,到菜市場裏轉一圈,同賣菜的本地農民交談幾句,他們臉上的神色很日常,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等到夜晚真正降臨了,屋子裏的熱氣升騰,電視機也打開了,那些圖象裏的人都帶著在外麵放風時的愉悅表情——這是把世界上的所有人都看做囚徒,危險性就在這一刻蒞臨。它們慌慌張張進入你的領地。有那麽一刻,甚至誰都不再說一句話。但是這一刻會有終結,否則生活就無法繼續。一般說來,思考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它經常帶著否定的意味,使平淡的生活無法獲得真正的平衡。從古人留下的大量筆記裏我們獲得印象,知足者常樂。我們進一步做出這樣的推想:知足者才不會沉湎於思考。有時,這些不喜歡思考的人被視之為平庸。這樣說來,平庸其實不是一個固有的詞語,它被無事生非的人加注到另一些對立的人身上。其結果是這樣的:被指為平庸的人樂嗬嗬地過日子,他們才不會操心自己是傑出還是平庸呢。同樣的時候,那些憂心忡忡的人在思考中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折磨。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說:思考者被囚禁在室內,因為外麵的喧囂是向來就有的,現在更其加重了。我們隻憑借想象去勾勒囚徒生活,這形成了一種潛意識。如果室內的溫度尚可,我們不致於凍手凍腳的話,那短暫地做囚徒似乎並無不可。許多年了,有多少人是這樣走過來的呢?

    有時候,屋子裏簡直是冷寂,我們的座位固定不變,長期以來形成的慣性會導致我們的目光困倦。雙眼一直盯著一個地方,譬如說,一幅畫或者雪白的牆麵;可以設想,如果沒有異常大的變故,這一個地方可以以同樣的樣式定格多年。我們咳嗽一聲或者鼻子使勁吸氣,屋子裏的空氣都會受到震動。最明顯不過的,是屋子裏的冷寂被打破了。我們再次發現:所有的屋子都是前後貫通的,這樣既方便了空氣流通,又方便了我們在有限的空間中四處走動,從而避免了在狹小的居室內逗留過久從而瘋掉的可能。當然,實際情況可能更加複雜,囚禁的區域也未必止於一時一地。事情的怪誕之處就在這裏:像套中人一般生活,迷戀於這種自我束縛的人並不鮮見,他們從早到晚都不輕鬆,卻樂於承認自己在承受心靈的苦役,更有甚者,還會將其生活狀態四處傳播,從而使更多的人知曉世界上有這一類人存在。我們在交際中獲悉的一些事實證實了這一點。長此以往,連帶我們自己都會受到影響。但沉湎於室內生活的人未必都是思考者,打聽到這一點,對我們來說,好比找到一條通往自由生活的梯子。於是,我斷斷續續地待在屋子裏,一整日都沒有跨出樓門半步,以這種封閉狀態換來一些若有若無的回報。我生活中的必需品有一部分也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到了後來,我更加迷戀於以這種方式抵達美好的生活。眾所周知,自古以來衡量物質生活的高下有一個金錢標準。我居家思考的結果是:這毫無問題。因為囚禁心靈的空間到目前還沒有。隻要心靈博大,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換句話說,一切可能皆有。這卻是一句老話。

    危險的記憶

    現在,我們的年齡大起來,對於任何事情的判斷更加謹慎。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即使對某某人抱有好感,也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出來。這樣行事的一個直接後果是:我們從一個個本來就寡言的人變得更加不善言辭了。但是看起來並無什麽不妥。因為熟識的人都知道我們本就寡言,不熟識的人權當沒有記住我們,從而盡最大可能把我們忽略了。我們默默地置身一隅,聆聽別人的高談闊論時會樂在其中。這卻是一個秘密,從來沒有向外界透露過。如果位置不好,我們被安置在突出的地方,環視眾人,高傲得像個王子似的,或者更加之場麵裏有優雅的女性,從我們的角度看過去時正好與其對視——作為一個羞澀的人,我們的心跳便會加速,情急之下做出的第一個舉動應該是:盡量低頭,避免迎接對麵那一束目光。說起來,這都是沿襲多少年的事了,到今天為止,發生的尷尬未知凡幾。但時日愈長,盡管我們的習性未改,卻已漸漸地處之泰然。挑選職業時我們也考慮到這一點,對於那些需要超強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工作敬而遠之。但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我們還是選擇了需要與人溝通的記者一職。在整個從業隊伍中,我們的寡言都是出了名的。俗語雲,人怕出名豬怕壯。到知道我們的人多起來,即使出門不帶名片都無絲毫擔憂的時候,我們其實已經老大不小了。但這是一個異常滑稽的事實,因為我們內心狂妄無知,常常做出一副屈就的樣子,對所處的行業充滿了鄙視,從而幾乎就要被一些老資格的人加以驅逐了。類似的事情並非沒有發生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