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附記(2/3)

作者:魯迅字數:7288更新時間:2019-09-21 04:51:00

    於是,我們所得的知識前後相銷,昏昏沉沉,莫名其妙。

    這恐怕也表示中國民族善於調和吧,但是太調和了,使人疑心思想上的爭鬥也漸漸沒有原則了。變成"戟門壩上的兒戲"了。照這樣的陣容看,有些人真死的不明不白。

    關於開鑼以後"壓軸"以前的那些"中間作家"的文章特別是大眾語問題的一些宏論,本想略抒鄙見,但這隻好改日再談了。

    關於這一案,我到十一月《答〈戲〉周刊編者信》裏,這才回答了幾句。

    《門外文談》是用了"華圉"的筆名,向《自由談》(5)投稿的,每天登一節。但不知道為什麽,第一節被刪去了末一行,第十節開頭又被刪去了二百餘字,現仍補足,並用黑點為記。《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是寫給《太白》(6)的,登出來時,後半篇都不見了,我看這是"中央宣傳部書報檢查委員會"的政績。那時有人看了《太白》上的這一篇,當麵問我道:"你在說什麽呀?"現仍補足,並用黑點為記,使讀者可以知道我其實是在說什麽。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也是寫給《太白》的。凡是對於求神拜佛,略有不敬之處,都被刪除,可見這時我們的"上峰"正在主張求神拜佛。現仍補足,並用黑點為記,聊以存一時之風尚耳。

    《臉譜臆測》是寫給《生生月刊》(7)的,奉官諭:不準發表。我當初很覺得奇怪,待到領回原稿,看見用紅鉛筆打著杠子的處所,才明白原來是因為得罪了"第三種人"老爺們了。現仍加上黑杠子,以代紅杠子,且以警戒新作家。

    《答〈戲〉周刊編者信》的末尾,是對於紹伯先生那篇《調和》的答複。聽說當時我們有一位姓沈的"戰友"(8)看了就嗬嗬大笑道:"這老頭子又發牢騷了!""頭子"而"老","牢騷"而"又",恐怕真也滑稽得很。然而我自己,是認真的。

    不過向《戲》周刊編者去"發牢騷",別人也許會覺得奇怪。然而並不,因為編者之一是田漢(9)同誌,而田漢同誌也就是紹伯先生。

    《中國文壇上的鬼魅》是寫給《現代中國》(ChinaToday)的,不知由何人所譯,登在第一卷第五期,後來又由英文轉譯,載在德文和法文的《國際文學》上。

    《病後雜談》是向《文學》(10)的投稿,共五段;待到四卷二號上登了出來時,隻剩下第一段了。後有一位作家,根據了這一段評論我道:魯迅是讚成生病的。他竟毫不想到檢察官的刪削。可見文藝上的暗殺政策,有時也還有一些效力的。

    《病後雜談之餘》也是向《文學》的投稿,但不知道為什麽,檢察官這回卻古裏古怪了,不說不準登,也不說可登,也不動貴手刪削,就是一個支支吾吾。發行人沒有法,來找我自己刪改了一些,然而聽說還是不行,終於由發行人執筆,檢察官動口,再刪一通,這才能在四卷三號上登出。題目必須改為《病後餘談》,小注"關於舒憤懣"這一句也不準有;改動的兩處,我都注在本文之下,刪掉的五處,則仍以黑點為記,讀者試一想這些諱忌,是會覺得很有趣的。隻有不準說"言行一致"雲雲,也許莫明其妙,現在我應該指明,這是因為又觸犯了"第三種人"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