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憑欄處,瀟瀟雨歇——從嶽飛之死看“杯酒釋兵權”的延續和發展(2/5)

作者:桑希臣字數:16358更新時間:2019-09-21 05:55:02

    靖康元年,金朝軍隊大舉進攻宋朝。在軍無常將、將不知兵的情況下,宋朝軍隊望風披靡。京城被迅速攻陷,徽、欽二帝被擄往北國,康王趙構即位,是為高宗。南宋開始。

    南宋剛建立時,在金兵的窮追猛打之下,高宗趙構幾次逃往海上,幾乎性命不保,所以急於建立強大的軍隊保護自己。文人帶兵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武將開始獨立帶兵作戰並得到重用,於是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嶽飛等“中興四將”也就應運而生了。

    @@滄海橫流顯英雄身手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童貫、蔡攸兵敗於契丹。河北宣撫司官員劉韐於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禦遼。嶽飛應募。經過校場閱兵和試藝,嶽飛被劉韐收用,並任他為“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之後,嶽飛便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

    @@宋高宗第一次南逃示意圖

    宋宣和七年(1125),金滅遼。其後金兵大舉南侵。宋徽宗傳帝位於其子趙桓,即欽宗。欽宗改元靖康。金兵發大兵兩路攻宋,二次圍困汴京(今河南開封)。欽宗即下詔命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調集各路兵馬,火速馳援汴京勤王。趙構在相州(即嶽飛家鄉)設元帥府,命劉浩招募義士,收編潰軍。此時在家為父守孝的嶽飛也準備馳汴勤王,母親姚氏親手在其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勉勵他為國盡忠,一生不忘。嶽飛牢記母親的教誨,離開家鄉,直奔相州大元帥府,再次從戎。開始時,嶽飛並沒有進入高宗的視野,因為那時的嶽飛隻是小小的偏校。然而,年僅25歲的嶽飛,卻鬥膽上書給高宗:“陛下已經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複,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係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複。”

    此時剛剛登基的高宗驚魂未定,再加上嶽飛人微言輕,所以,高宗批道:“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嶽飛被趕出了軍營。讓高宗想不到的是,這個嶽飛幾年後卻成了令金軍聞風喪膽的勇將。

    聽說河北招撫使張所“名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嶽飛便毅然前往投效。張所便留嶽飛在“帳前使喚”。鑒於嶽飛的非凡見識和高超武藝,張所決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其為統領,後又升其為統製,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張所死後,嶽飛因與王彥意見不合,遂帶自己的部屬離開王彥,轉戰太行山區。其後嶽飛軍多次襲擊金軍,生擒金將拓拔烏耶,殺敵酋黑風大王,但終因孤軍苦戰,天寒地凍,無吃無穿,嶽飛帶領人馬離開太行山區,投依宗澤。此後,宗澤在宗澤麾下,嶽飛於滑城之戰、胙城之戰、黑龍潭之戰中,均表現突出,頗有戰功。建炎二年(1128)七月,年已古稀的宗澤在壯誌難酬的鬱憤中死去。宗澤死後,杜充為東京(汴京)留守。嶽飛隨侍衛步軍司長官閭勳擔負守護北宋皇陵的任務。這期間,嶽飛又帶領四千精兵,與進犯汜水關的河東金兵進行激戰,兩戰皆捷。

    嶽飛曾隨杜充駐守建康(今南京)。此時金軍勢盛,江防崩潰,嶽飛帶本部軍馬邊走邊戰,先移軍廣德(今安徽廣德),後又移軍太湖之濱的宜興。移軍宜興後,嶽飛便收編散兵,招募義士。還積糧草、礪兵器、明典刑、治軍旅,積極備戰。此前,金兀術於黃天蕩被韓世忠所困,幾乎被擒。僥幸逃脫後,又受到嶽飛軍的沉重打擊。嶽飛帶軍離開宜興,先於建康城西北15裏的靜安追上敵人,攔腰予以猛擊,敵潰不成軍,橫屍遍地。後又在建康城南門外再次重創金軍,俘虜女真將士甚眾,兀術倉皇北逃。嶽飛收複江南重鎮建康。建炎四年(1130),由於嶽飛建立了奇功,趙構在江南越州(今浙江紹興)召見了嶽飛,除大大嘉許一番外,還賜給嶽飛金帶、鞍馬、戰袍、鎧甲等物,命嶽飛暫回宜興待命。紹興三年(1133)九月,高宗趙構第二次召見嶽飛,進一步籠絡嶽飛,除賞賜金帶、衣甲、戰袍外,還特賜軍旗一麵,上有高宗親筆書寫的四個大字“精忠嶽飛”。幾天後,高宗又頒布詔令,升嶽飛為鎮南軍承宣使、蘄州製置使等職,並擴大嶽家軍編製,將牛皋、董先、李道、付選、李山等所部盡歸嶽飛統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