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憑欄處,瀟瀟雨歇——從嶽飛之死看“杯酒釋兵權”的延續和發展(1/5)

作者:桑希臣字數:16358更新時間:2019-09-21 05:55:02

    嶽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縣(今屬河南安陽)人。他“少負氣節,沉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

    嶽飛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當漢族權利受到威脅,民族受到侵害時,他毅然從軍,加入到抗擊侵略者的行列中。他由士卒做起,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屢建奇功。他率領“嶽家軍”東拚西殺,戰無不勝,令侵略者聞風喪膽。金朝統帥甚至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歎。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忠君報國、頂天立地的英雄,卻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嶽飛被害的原因,近嶽飛。

    千年來,有許許多多的推測。歸納起來大致有:秦檜謀害說;迎二帝威脅高宗皇位說;參與立嗣說;甚至還有嶽飛為皇子說等等,不一而足。而綜觀宋代曆史加以詳細分析,我們不得不說:嶽飛之死是宋初“杯酒釋兵權”政策的延續和發展而造成的。

    @@祖宗定式文人掌帥印

    960年,後周權臣趙匡胤假借抵抗北漢、契丹聯軍入侵為名,率領禁軍出城,在離首都開封幾十裏的陳橋驛上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鬧劇。而後,他逼迫後周幼帝寡母退位,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樣,趙匡胤便成了大宋300年基業的開國皇帝——宋太祖。

    因為趙匡胤的登基不很光彩,是靠著手握兵權而取得的;而且,在前朝,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他怕別人效仿他的做法,自己及其子孫的帝位受到威脅,就用“杯酒釋兵權”的辦法把手下得力幹將都解了職,改用文人帶兵,以為常例。宋太宗以後,逐漸形成以文臣任統兵官、督率武將的定例。哲宗時,大臣劉摯更將其歸納為“祖宗之法”。他說:“祖宗之法,不以武人為大帥,專製一道。必以文臣為經略,以總製之。武人為總管,領兵馬,號將官,受節製,出入戰守,唯所指揮。國家承平百有二十餘年,內外無事,以其製禦邊臣得其道也。”

    然而,文人帶兵的最大弊病是文人並不知兵,這又如何能帶兵?更別說取勝了。北宋與西夏間最大的戰役莫過於好水川戰役了。而這次戰役的直接指揮者卻是進士出身升至宰相的韓琦。這樣一介纖纖文人,不用說指揮戰鬥,恐怕真正的戰鬥連看都沒有看過。既不知彼,又不知己,戰鬥的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了。

    采石之戰也是如此。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率60萬大軍,兵分四路進攻南宋。範仲淹在這岌岌可危之時,高宗卻派文官葉義問“督視”西淮軍事。葉義問到了江邊前線,在沙洲挖了一排一尺深的溝,然後在溝裏插了一些樹枝充作鹿砦。說,如果金兵渡江就用這來阻擋。結果,一夜潮水暴漲,溝被漫平,樹枝也全被衝走。

    再如徽宗時,竟派太監童貫、公子哥蔡攸帶兵迎敵;到了度宗,派市井之徒賈似道帶兵。這連祖宗的文人將兵也不如了。

    當然,也有例外。被譽為對南宋有“再造之功”的虞允文,也是文臣出身。然而他卻帶著數千潰散的兵勇,把完顏亮的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從戰役的指揮上,我們不難看出虞允文是懂得軍事的。

    再如文學家範仲淹,他與西夏鬥智鬥勇,顯示出他不但具有軍事家的膽略,而且具有政治家的目光。範仲淹對西夏的戰略並不是單純的防守。他向朝廷提出在守策之外,也要準備進攻,但在進攻時,隻能是攻其近地,不可貿然深入敵方。他的作戰方針是取下一處城寨,再圖另一處,穩紮穩打,步步前進。他認為這種作戰方針,比之朝去暮還,更為穩妥。

    根據自己的戰略思想和作戰方針,範仲淹采取了一係列重要措施。他一方麵修築城寨,建立鞏固的軍事據點。同時還團結羌族,以削弱和孤立西夏。在戰術上,範仲淹也盡量革除舊弊。北宋舊的作戰方式極為呆板,部署官帶領10000人,鈐轄帶領5000人,都監帶領3000人,出戰時,官小者在前。範仲淹則根據敵兵多少決定出擊人數。這種戰術機動靈活,非常有利於打擊敵人,因此元昊不敢輕犯延州。西夏將士相互警告,“不要再攻延州了,現在的小範老子腹中有數千萬兵甲,不比大範老子(範雍)可欺也。”

    然而,從整體上看,有宋一朝,文人治國和文人帶兵已成為定式。統治者對外采取妥協、退讓和輸幣的“鴕鳥”政策,對內則一味鼓勵人民吟詠詩詞歌賦,讀死書、談玄理,軍人成了被人瞧不起的職業。宋朝百萬大軍的戰鬥力極其低下,形成了“積弱”的社會局麵。這種局麵一直持續到北宋滅亡,南宋建立之後才稍有好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