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知不可為而為之——文天祥起兵抗元(1/5)

作者:桑希臣字數:12168更新時間:2019-09-21 05:55:04

    文天祥(1236-1283),初名雲孫,字天祥,後以字為名。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奉進士第一。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大舉進攻,文天祥在家鄉聚兵抗元。次年臨安被圍,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往敵營議和,因堅持抗爭被拘,後得以脫逃,轉戰於贛、閩地區,兵敗被俘,堅貞不屈,英勇就義。時年四十有七。

    @@飽學躍龍門勤王自奮兵

    寶祐元年(1253),文天祥參加廬陵邑校“簾試”名列榜首。兩年後,入學吉州白鷺書院,同年選為吉州貢士,並於歲末年初赴臨安應試。文天祥20歲的文天祥高中進士第一名。在殿試時所作的《禦試策》一文中,他針砭時弊,提出了“法天不息”的改革主張。理宗認為是“切至之論”。但就在此時,其父病逝於臨安。文天祥隨即扶柩還鄉,在家治喪守製。開慶元年(1259)年初,文天祥守製期滿,便陪弟弟文璧進京應試。到達臨安後,文天祥被任命為承事郎。自此開始了他艱難坎坷的仕宦生涯。

    文天祥開始擔任官職的時候,蒙古軍隊已經開始了大規模進攻南宋的軍事行動。他們首先用重兵在川、滇作戰,企圖先占據西南,然後攻占鄂州(今湖北武昌),再自西向東一舉消滅南宋權利。開慶元年(1259)九月,忽必烈率蒙古軍隊突破長江天險,包圍了鄂州。南宋朝廷上下震動。當時在朝中掌權的董宋臣等人提出遷都四明(今浙江寧波)的逃跑主張。許多官員雖認為這一提議可恥,但迫於權勢都不敢提出異議。隻有一向嫉惡如仇的文天祥,敢於逆風而動。他向皇帝上書說如果想穩定軍心和民心,就絕不能遷都,並“乞斬宋臣,以一人心”。然而,皇帝沒有批準文天祥的建議。文天祥於是辭官返回故裏。在朝廷的多次召喚下,他才又出仕,後任刑部郎官。然而,宦官董宋臣卻已升至都知。文天祥於是又上書數說董宋臣的罪行。建議仍未被采納,文天祥又一次憤而辭職。後在朋友的斡旋下,文天祥出知瑞州(今江西高安),又任江西提刑。在江西提刑任上,他因仗義平反冤獄遭人誣陷,於鹹淳元年(1265)四月被彈劾罷官。鬱鬱不得誌的文天祥返回老家,決意遁跡山林隱居。

    鹹淳三年(1267)九月,朝廷重新起用文天祥為吏部尚書左郎官,次年正月又命他兼任學士院權直、蒙古軍攻擊圖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官。但上任僅一個多月就遭忌被參彈,文天祥罷職再回原籍。鹹淳五年(1269)四月,朝廷任命文天祥出知寧國府;一年後調任軍器監兼崇政殿說書、學士院權直、玉牒所檢討官。因在為皇帝起草誥詞時無意中觸犯了權奸賈似道,幾個月後文天祥又被親賈的禦史彈劾罷官。鹹淳九年(1273)春,文天祥複出任職湖南提刑。是年冬季,文天祥以便於奉養祖母、母親為名,獲準遷知贛州事。從開慶元年(1259)到鹹淳九年(1273)的14年間,因忠正剛直,文天祥竟然四次被貶,三次布衣還鄉!回鄉後的他“性豪華,平生自奉甚厚,聲伎滿前”。看來,此時的他已經對仕途不抱什麽希望了。若南宋朝廷不遭變故的話,恐怕他也就會歌舞燕宴地了卻一生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