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遠交近攻”的悲歌——導致兩宋亡國的戰略決策(1/5)

作者:桑希臣字數:17532更新時間:2019-09-21 05:55:04

    宋朝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朝代。宋朝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尤其引人矚目的是在宋時商品經濟高度發展,市民社會初步形成,人們的收入、自由也大大增加。然而,北南兩宋王朝竟先後斷送於經濟、文化遠遠低於自己的兩個異族手裏。北宋先亡於金,南宋後亡於元,更讓後世唏噓不已的是北宋和南宋竟亡於同樣的戰略決策失誤——即遠交近攻。

    @@火中取栗釀亡國大錯

    燕雲十六州位置圖宋立國之初,開國君主趙匡胤采取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的建議,集中精力,打敗南方諸國,統一了中國。但被後唐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還一直在遼朝手裏,這讓一心想恢複漢唐故土的宋朝上下極為不滿。燕雲十六州在地理上具有很強的戰略地位,它對北宋和遼朝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一旦北宋收複了燕雲十六州,那麽它的北方就會有一個安全保障,進可攻取遼,退可保障中原不受遼威脅。如果燕雲十六州在遼朝人手裏,那麽北宋的北方就一直處在遼的鐵騎之下,門戶洞開,這對於宋朝君主來說是不能容忍的。同樣,燕雲地區對於遼來說也極其重要,有了它,遼就可輕鬆南下,一瀉千裏地攻取宋,掠奪財物;退可據險而守,保障國門的安全。一旦失去,遼也將麵臨南方無險而守的局麵,極有可能會遭到北宋的進攻,甚至像漢唐時被中原王朝大軍驅逐到遙遠北方的匈奴那樣,再也無法到南方圖謀霸業了。可以說燕雲地區也關係到遼的興亡。

    宋太宗時,北宋已統一了南方,經濟得到恢複,國家實力大大增強,收複燕雲地區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趙匡胤在滅北漢以後,乘勢攻取遼朝燕京,於是宋遼爆發了第一次戰爭,但由於用人不專,戰略失誤等原因,第一次宋遼戰爭以北宋失敗而告終。到雍熙三年(986),北宋再次北伐,同樣遭到失敗。金代玩具騎馬人——反映了金代人在馬上的生活習慣至此,北宋停止了北伐,由進攻轉入防禦階段。

    景德元年(1004),遼兵南下,勢如破竹,很快到達黃河岸邊,宋真宗在寇準的極力鼓動下,迫不得已親征到澶州城下。由於宋真宗的妥協,北宋被迫與遼朝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澶淵之盟”,約定由宋對遼納歲割幣。從此,宋朝生活在遼國的威脅之下。在條約簽訂後,雖然遼朝也不時侵擾北宋,但雙方沒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邊境維持了百餘年的和平。

    雖然邊關相安無事,但強大的遼朝給北宋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宋也一直把遼朝當作最強大的敵人。納幣割地的痛苦,一直縈繞在北宋君民的腦海中,漢唐故土的情感,也一直縈繞在北宋君民腦海中,他們都在幻想著有朝一日收複故土,建功立業。

    就在宋遼維持和平的時候,在遼朝的北方有一個遊牧民族——女真族迅速地崛起了,並在其首領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迅速壯大,轉而把鬥爭矛頭對準了遼朝。女真族的存在劇烈地撼動了遼朝的統治基礎,並很快成為遼朝麵臨的最大敵人。此時的遼朝麵對女真族的進攻,節節敗退,對北宋當然也就不可能再發動什麽進攻了。然而此時的北宋對遼朝和金國的情況並不了解,仍然對遼朝充滿恐懼,把它當作最大敵人,隻求能與遼朝相安無事。

    政和元年(1111),太監童貫作為北宋的使者出使遼朝,當童貫到達遼朝的盧溝橋時,一位關係到北宋王朝走向的神秘人物出現了,他就是馬植。馬植本是契丹國民,“世為遼朝大族”,官做到光祿卿,卻因“行汙而內亂,不齒於人”。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一天晚上悄悄地溜進童貫的營帳,聲稱他有滅遼的妙計。

    童貫認定了馬植是個難得的奇人,於是就為馬植改名為李良嗣,把他匿藏了起來,當作一件寶貝帶回了北宋。

    童貫回京後向宋徽宗大力推薦馬植。聽完童貫的一番介紹,徽宗馬上就對這個人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給予了相當規格的禮遇,特賜見於皇宮延慶殿。徽宗對遼朝內部的局勢頗為關注,在廷見中對馬植詳加垂問,而馬植對答如流,頗為機敏。

    馬植向徽宗慷慨陳詞:“女真恨遼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萊涉海,結好女真,與之相約攻遼,其國可圖也。”因為宋遼兩國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麵,馬植的提議遭到了在場大臣的反對,名將種師道等人認為,一旦輕啟邊釁,必非中國之福。這時馬植充分發揮了他天才鼓動家的本領,對徽宗動情地說:“遼朝必亡,陛下念舊民塗炭之苦,複中國往昔之疆,代天譴責,以治伐亂,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萬一女真得誌,事不侔矣。”這番話與徽宗心思暗合,故他對馬植頗為賞識,慰勉有加,授其官職為秘書丞,賜姓“趙”,改名“良嗣”,並授予其所行之事不受宰輔製約的特權。於是在遼朝“不齒於人”的馬植,搖身一變就成了宋朝皇帝身邊的“紅”人趙良嗣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