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馳騁千裏飲中得——茶馬貿易縱橫談(1/5)

作者:桑希臣字數:11932更新時間:2019-09-21 05:55:05

    中國是茶的故鄉,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有飲茶的習慣,自盛唐以後,更發展成為具有獨特風格的“茶文化”。唐宋時期,不但中原地區的人民把茶列為“開門七宗事”之一,而且,以肉食為主,需要從茶中攝取維生素的邊疆少數民族也已經到了“不可一日無茶以生”的地步。從唐玄宗時起,中原就開始了以茶易馬的曆史。有宋以來,由於軍事、經濟上的需要,以茶易馬更是進行得如火如荼。馬匹對於增強宋朝軍事實力有很大裨益,而少數民族地區對茶與中原地區對良馬有同樣的渴求。

    @@禮尚往來互通有無

    中原地區缺少良馬,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原地區獲得良馬的渠道主要有兩種——貢賜易馬和錢絹易馬。

    《回鶻人牽引圖》。隋唐時期北方草原的主人是突厥人和回鶻人自秦漢以來,中原周邊地區的少數民族權利,亦即周邊屬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把奇寶珍玩及地方土特產貢獻給宗主國。而中原的朝廷也要把等價或高於其值的物品回贈,稱之為“賜”。隋唐以後,西方屬國如吐魯番、回鶻、突厥等少數民族權利進貢的主要物品是良馬,朝廷賜的則主要為金、銀及絹帛等物,而在與少數民族接壤的地區,民間交易一般也是如此。

    安史之亂後,因回鶻在平滅叛亂中有功,唐王朝在與回鶻的交易中常常以高於其值錢貨來換取馬匹。當時絹馬貿易的比價是一匹馬換40匹絹。馬價明顯高於市場價格。唐德宗曾經以帛10萬匹、金銀10萬兩償還回鶻馬價;唐文宗太和元年(827),中央政府支付回鶻馬價達20萬匹絹;太和三年(829年)正月,唐朝又支付回鶻馬價23萬匹絹。史載回鶻“歲送馬十萬匹,(唐)酬以縑帛百餘萬匹”,唐朝“財力屈竭,歲負馬價”。“回鶻馬”漸漸成為唐代後期財政上的又一大沉重負擔。

    而此時中原地區的飲茶習慣正在向周邊地區擴散。邊疆少數民族大都以畜牧為業,以肉和奶為主食,而茶可以化油消膩,補充所需維生素,所以回鶻地區也形成了飲茶習俗。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唐朝後期,各地藩鎮叛亂不斷,茶聖陸羽軍隊急需馬匹以適應平叛的需要。因此,朝廷主動與回鶻商談以茶易馬事宜。不料回鶻答複說,不以馬匹直接換取茶葉,而願用1000匹良馬交換一部陸羽撰寫的《茶經》。陸羽是玄宗時代人,一輩子沒有做官,但他對茶有深入的研究。他把對茶的性狀、品質、產地、采製、烹飲方法及用具等方麵的論著集結成書,名其為《茶經》。陸羽也被稱為“茶聖”。其時,陸羽早已亡故,而《茶經》的流傳還不廣泛。朝廷便下詔征集。在朝廷求索不至,萬分焦急之時,詩人皮日休獻出了《茶經》的手抄本,才得以交換了馬匹。買菜譜是為了做菜,而索《茶經》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飲茶。茶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唐時茶的種植麵積很大,而絹帛的成本又相對較高,以茶易馬當然就在情理之中。宋朝建立後,太祖趙匡胤雖然平滅了幾個割據權利,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中原的分割局麵,但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特別是北麵的遼朝權利是其最大的威脅。軍馬的問題同樣困擾著北宋王朝。於是交易又要進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