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章 第3集《八識規矩頌》(1/5)

作者:妙音0字數:21170更新時間:2024-04-28 09:20:16

    《八識規矩頌》監學法師、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六麵:三、識能緣量。

    我們《八識規矩頌》分成四大科,第一大科是說明作者略史,這一科已經說過了。第二大科是說明解釋標題,解釋標題分成兩科,第一科是總釋標題,第二科是別明八識。第二科當中分成五小段,就是別明八識分成五小段,這個是第三小段識能緣量。

    那麽什麽是識能緣量呢?我們解釋一下。

    我們這個心識,它有了別的功能,當這個心識跟境界接觸的時候,它有能所的差別,能跟所。那麽約著能分別的這方麵來說,會得到一種認識,這個認識在唯識學就安立作量。就是說,我們這一念心跟境界一接觸的時候,就會生起一個量,這個量就是認識。這個認識可能是正確的認識,也可能是不正確的認識,所以這當中就有三種的差別,就是:第一個現量,第二個比量,第三個非量。我們來說明這個識跟境界接觸的時候會有三種量出現,就三種的不同的認識。

    先看第一個現量。什麽是現量呢?現就是現在、現有、顯現。這個量就是量度、楷定。這個現是有三個意思:

    第一個是現在。就是說這個境界他是存在於現在,而不是過去已滅,也不是未來未曾,而是存在於現在的一個情況。

    其次呢,現有。這個境界它必須是有真實的東西存在,而不是我們講這個龜毛或者是兔角,這個東西都是世間上是沒有的,這個簡別這種不真實的情況,它是現有的。

    第三個,顯現。它不但是存在於現在,而且是現在存有的,第三個條件呢,他在空間上必須要顯現。

    什麽叫顯現呢?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地底下在一百公尺的地方有黃金,這個黃金是存在,是存在於現在,是現在,而且是存在的。但是就著我們肉眼來說,這個地底下的黃金是不顯現,它並沒有顯現。但是有天眼的人,這一百公尺底下的黃金它是顯現的,他的天眼能夠照了分明。所以說它第三個條件,它必須這個境界要能夠顯現。

    這三種條件叫做現。我們麵對這三種條件,現在、現有、顯現的境界,加以量度,加以楷定,叫作現量。所以這個現,它是在形容這個所緣的境界,這個量是在形容能緣的心,它是一種量度跟楷定。這個合起來的意思,我們看下麵解釋。

    謂五俱意識之第一念,現前明了,不起分別,不帶名言,無酬度心,親得法體,如鏡現像,名為現量。

    這個現量,它多數是發生在這個五俱意識的第一念。就是這個五俱意識,前五識跟這個第六識同時活動叫五俱意識,事實上等於第六意識夾帶前五識了。第一念跟境界接觸的時候,事實上這個五俱意識跟境界接觸,第一念事實上是前五識而已,第六意識是第二念才生起的。所以這一念的時候,它是有三種情況出現。

    第一個,現前明了。現量的條件,它不能夠是屬於昏昧或者是癲狂的狀態,他的內心必須是一種現前明了的,不能有昏昧,也不能有癲狂、錯亂的情況。這是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不起分別。這個時候的內心對境界要能夠不起分別。什麽叫不起分別呢?這以下解釋,不帶名言,無酬度心。這個時候內心當中取到了境界的相狀以後,它沒有名言的分別,也沒有酬度的心。沒有酬度心也等於是不帶名言的意思了。這第二個條件,它不能夠有名言的分別,隻能夠有自性的分別。

    第三個,親得法體。它能夠親證諸法的自體。

    這三個條件:現前明了、不起分別、親得法體。我們的內心跟境界接觸,能夠保持這三種狀態,講一個譬喻:如鏡現像,就像這個鏡子把這個影像現出來。那麽鏡子把現像現出來,是個男人,是一個女人,是一個富貴的人,是一個貧窮人,它現出來的時候,鏡子它沒有名言的,它隻是把這個像如實的現出來而已,這種情況安立作現量。

    這個現量有兩種的情況。第一個是有為法的現量,第二個是無為法的現量。

    這個有為法的現量是通於凡夫也通於聖人。不過當然,我們凡夫的現量的範圍很窄,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蓮華燈,我們這個第六意識夾帶了眼識來取得蓮華燈的相狀,我們知道這個蓮華燈是紅色的,是放出光明的,這個時候我們沒有名言,那我們也可以說我們對蓮華燈的認識是一個現量,因為這個蓮華燈是現在,它也是現有,而且它也顯現。我們的內心去取蓮華燈的時候,也是現前明了、不起分別、親得法體。那麽這樣子講,我們對蓮華燈的認識是現量。

    不過我們凡夫的見聞覺知的現量很有限。我們看經論,佛陀對有為法的現量,那是無障礙的。佛陀的那一念清淨光明的心,對一切胎卵濕化的眾生,每一個眾生的起心動念,如來悉知、如來悉見。佛陀的現量能夠通達十法界的差別的因緣果報,這都是佛陀現量的境界,我們凡夫的現量很有限。這個是有為法的情況。

    那麽如果無為法的話呢?無為法凡夫是不能夠有現量的,那個是聖人的境界,內心能夠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跟這個二空真如理相應。能夠得到空性的現量,那是聖人,當然佛陀是圓滿的,這些阿羅漢跟菩薩是分證,但是雖然是分證,他也都是現量的境界。無為法是唯獨是屬於聖人的現量。那麽我們凡夫在有為法能夠得到某一部分的現量,可以的,某一部分。

    這是第一個,我們內心跟境界接觸的第一種狀態,這就是現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