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假如不在海外寫作(2/2)

作者:曾曉文字數:3262更新時間:2019-09-21 11:19:16

    沒有哪一位作家是淩空出世的。海外作家同樣受地域的、文化的、經曆的種種局限,但都在嚐試著一步步衝破自身局限,探索多種題材,尤其是中西文化對比的題材,努力挖掘人性深度。

    而突破自身局限,是多麽艱難啊。

    我常想,假如不寫作,就沒有身心之苦,就可以過正常的生活。精神上的苦自不必說,幾乎寫每篇小說都要落淚,都要罵自己癡人說夢。雖然認定寫作是陽光底下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但腰酸背痛的滋味讓美好感覺大打折扣。

    有一次和一位文友說起寫作的痛苦,不料當即遭到教訓。文友說:“你四肢齊全、五髒健康,還要訴苦,想象過史鐵生、張海迪是怎麽寫作的嗎?他們坐在輪椅上!閻連科脊椎有病,背上打著夾板還天天堅持寫呢!”

    我頓時啞口無言。我腰酸背痛,可以站起來活動、散步、奔跑,而他們呢,他們要憑借意誌減輕身體的壓力。他們戰勝的是怎樣的肉體之痛,而寫下的又是怎樣震撼人心、深刻睿智的文字啊。

    史鐵生在散文《答自己問》中說:“寫作就是要為生存找一個至一萬個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隻是一個生物過程,更是一個充實、旺盛、快樂和鎮靜的精神過程:如果求生是包括人在內的一切生物的本能,那麽人比其它生物已然又多了一種本能了,那就是雖不單要活還要活得明白。”

    我幾乎是噙著感激的淚重新坐在電腦前的。我已無法想象不在海外寫作的日子。寫作是沉迷,也是救贖,而在這沉迷與救贖之中生命變得前所未有地豐盈與安寧……

    (簡體版發表於《僑報》2007年5月23日,繁體版《文綜》雜誌2009年第10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