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楚辭?天問》中的顧菟(2/2)

作者:王迅字數:3950更新時間:2019-09-21 11:23:35

    遊國恩綜觀眾說,認為“惟林雲銘說得之”。“眷訓為顧,又訓為戀,故引申之,顧亦有撫育之義。觀此文言育言顧,言在腹,與《蓼莪》同,知顧為本句動詞,而非以顧兔連文為義,亦明矣……月中有兔,其說始見於此。”

    以上諸說雖有分歧,但都認為顧菟或菟就是月中之兔。

    另有一類意見認為月中“顧菟”並不是兔,其中又包括兩種主要觀點。一是現代學者聞一多,把“顧菟”解釋為蟾蜍,認為“其在兩漢,則言蟾蜍莫早於《淮南》;兩言蟾蜍與兔者莫早於劉向;單言兔者,莫早於諸緯書”。“蟾蜍為最先,蟾與兔次之,兔又次之。”即是說,月中的陰影在神話傳說中最初是蟾蜍,後來蟾蜍與兔並列,最後才由兔單獨來代表。

    還有一種見解認為顧菟就是於菟,而於菟是虎。如黎子耀認為:“月中有兔,實非屈詩原意。《天問》為楚辭,‘顧菟’為楚語。《左傳?宣公四年》雲:楚人謂虎於菟。‘顧菟’即‘於菟’,於、顧一聲之轉耳。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漆箱蓋上,圍繞北鬥標有二十八宿名稱位置,旁邊繪有青龍、白虎圖像,此為楚器。龍為陽之象征,虎為陰之象征。月內有虎,象征陰武。由於讀《天問》者不明‘顧兔’之義,遂誤認月中有兔,且有白兔搗藥一類神話。”

    年代屬於西漢早期的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上,右上方有太陽,太陽中繪有金烏,左上方有月亮,為月牙形,上麵繪有兔和蟾蜍。這座墓葬的年代距戰國晚期不遠,帛畫中有蟾、兔,說明月中有兔的傳說當時已為人所熟知,由此推斷,戰國晚期也應有此類傳說,因為一個傳說從產生到被人們普遍接受,總需要一定的時間。

    戰國時期,關於月中陰影的解釋可能很不一致,各地應有不同的傳說。《呂氏春秋?精通篇》說:“月望則蚌蛤實,群陰盈。月晦則蚌蛤虛,群陰虧。”高誘注:“蚌蛤陰物,隨月而盛,隨月而虧。”《淮南子?精神訓》說:“日中有?烏,而月中有蟾蜍。”高誘注:“蟾蜍,?墓。”可見除了兔與蟾蜍之外,蚌蛤也被某些人看做與月相關的動物。由於當時的人們對月中陰影沒有一致的解釋,後人對於“顧菟”也就很難達成共識。假如顧菟是月中之兔的話,那麽,這就可以作為戰國時期已有月中有兔的神話的一個證據。但即使《天問》中的“顧菟”是指蟾蜍,戰國晚期也仍然應該已有月中兼有兔、蟾的傳說,在這樣的背景下,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的月亮上有蟾也有兔才是順理成章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