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五、近代民間工藝中的兔(1/3)

作者:王迅字數:6464更新時間:2019-09-21 11:23:50

    形形色色的兔造型傳統工藝品,體現著古往今來的人們對兔的喜愛和美好的寄托,把我們帶入兔苑中一個生動活潑、異彩紛呈的園中之園。

    (一)兔兒爺

    兔兒爺是京津地區的傳統民間工藝品,天津人又稱其為“兔二爺”。一般是中秋節應節的兒童玩具,供“小兒女祀而拜之”。也有的巨型製品正統規範,富家買回,供以鮮花、餅果。清代《燕京歲時記》說:“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有衣冠而張蓋者,有甲胄而帶纛旗者,有騎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餘。”這裏說的黃土,是黏性很強的黃土膠泥,兔兒爺以此為原料,用石膏模具扣出,製法屬於模製者居多。

    兔兒爺是融神、人、獸三者為一體的偶像。源於北京,傳於天津。北京最早的兔兒爺本來是仿“月宮碼兒”上的玉兔形象,白堊其身,直立環臂,臂有提線,牽線則雙臂上下移動,形如搗藥。至清光緒年間,有看守太廟的旗籍差役訥、塔二姓,利用供職清閑之便,以太廟中的黏土和為膠泥,仿照戲曲中的紮靠扮相,塑成金甲紅袍的驍將形象的兔兒爺,“大者三尺,小者尺餘”,最小者僅三寸許。兔兒爺未經燒製,為泥塑而非陶,表麵有彩繪,色彩鮮豔。臉部塗以雞蛋清,容光煥發,頭戴金盔,但雙耳穿出盔上。半蟒半靠,多有坐騎,為象、獅、虎、鹿、馬、牛、鳳凰、孔雀、麒麟等。另有一種端坐於蓮花塘上,塘中有紅蓮碧葉,上有山石,石左一粉孩,手甩金線,匍匐向下,塘中一金眼碧蟾迎錢而企,取“劉海戲金蟾”之意。大、中、小三種類型,形色一致,其中最小的最為精致。大型者身後還要插一麵大纛旗或一柄傘蓋。

    兔兒爺人身兔麵,雖已人化,嘴卻仍為三瓣,嘴角下垂,小眼,麵如傅粉,兩頰抹紅,一雙長耳是在出售時臨時插入。左手端搗藥缽,右手持藥杵。腳穿厚底靴。這些屬於正統型兔兒爺。由此演化而成的還有藝術型兔兒爺,其中戲曲角色型兔兒爺為戲裝兔麵人物。它們可以聯袂組成文武劇目,一般是兩位兔兒爺組成一出戲,如扮成黃天霸和竇爾墩的兔兒爺組成《連環套》,扮成張飛和馬超的兔兒爺組成《戰馬超》,扮成諸葛亮和薑維的兔兒爺組成《天水關》等等。臉譜穿著、神態身段、一招一式皆酷似舞台上的人物造型。

    還有生活化和時裝化的兔兒爺,也是長耳兔麵人身,著時裝,神態和動作生活化,有賣油的、賣菜的、剃頭師傅、算卦先生等,與戲曲角色型兔兒爺相比,這些時裝化兔兒爺的舞台更為寬廣,那是社會的大舞台,舞台上演出著平凡而充滿生氣的人間喜劇。

    與兔兒爺相對應的有兔兒奶奶,理所當然,應該是兔兒爺的夫人。兔兒奶奶的形象模仿婦女,穿著入時,有不同風格,表現出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裝扮。頭上塑起各種發型,如“兩把兒頭”、“元寶頭”、“平三套”、“蘇州撅”等。兔兒奶奶和兔兒爺成雙配對,節日更顯圓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