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章 心理世界(1)(2/3)

作者:李子勳字數:8460更新時間:2019-09-21 11:26:21

    恐懼過後,人會有一種解脫的快感,全身的肌肉、骨骼乃至精神、情緒的鬆弛、放鬆,長長地呼吸,內心洋溢著一種綿綿不斷的舒適、平和與愜意,對自我處境的安全感、幸福感、滿足感接而來。這種驚嚇過後的舒服、失落後的重獲、痛苦過後的快感、死後的再生都足人類共有的最深層的內心感覺模式和最原始的文化與精神的原型。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在潛意識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未解決的恐懼衝突,比如對衰老和死亡的恐懼、對危險的恐懼、對失控或精神錯亂的恐懼、對暴露自我的恐懼、對失去或改變的恐懼,等等。這些未解決的恐懼感或多或少會影響我們內心的和諧,使我們下意識地做一些本不願意做的事。而觀看恐怖片可以幫助我們體驗到內心潛藏著的恐懼意識,並盡可能地釋放它,由此獲得內心的補償與平衡。

    中國文化認為,人有七情六欲,恐懼正是人類的意識與感覺要素。生活在安全感巾的人,恐懼感和恐懼的表達被壓抑,需要找一些恐怖的情景來感覺它和釋放它。正如生活在幸福、富足中的人喜好看悲劇片,看似在為男女主角掬一把同情淚,實則在暢心舒懷,順腸通氣;而生活貧困的人們喜歡喜劇片大團圓,以此來滿足他們對成功與幸運的聯想。

    臨床心理學有一種藝術治療,讓一些有焦慮、恐懼的神經症患者觀看恐怖電影、聆聽驚悸的音樂,或在家中懸掛沉船、火災、地震等恐怖或悲傷的畫卷,通過他們的日日麵對來釋放內心的恐懼感,使之不能積聚劍某種可能導致當事人失去正常生活能力的強度。

    癡迷恐怖片的人,會因為被刺激過多而對恐懼感覺難受。當他們對恐懼已經不再那麽害怕的時候,基肴恐怖片就有點兒味蠟,甚至有點兒麻木不仁。美國電影《驚聲尖叫》係列的確創造了許多膽大、不再害怕的人。由於所有的足以引發恐懼的電影手法都使用過了,現今的恐怖片導演已經黔驢技窮,留給人們的隻是一種滑稽的重複和平淡昕虛假的造作感。所以,我個人以為,看恐怖片切不可接二連三,最好有一個相當的時問間隔。

    當然,每個人內心的恐懼激發都有一定的閾值,這個閾值還可能隨年齡的不同、心境的不同而改變。一般說來,恐怖情景有描述上的等級,從小到大排列是吃驚、驚愕、恐怖、驚恐,震駭。有的人在很低等的恐怖中也會表現出一種很強的恐懼色彩,被心理學認為有一種誇張性;另一些人在很高的等級中也無恐懼表現,具有一種情緒的壓抑和掩飾性。這樣的表現都可能有一些複複雜的心理動因在起作用,需要精神分析去詮釋和理解。

    上麵的個案對恐懼的感覺是敏銳的,他在觀看恐怖片時的體驗自然是異常鮮明和清晰的,這一點不用奇怪。相反,這恰恰說明他正是恐怖片的最佳受眾和最好的受益人。建議他勇敢地踏進影院,在一遍驚叫聲中去體驗生命生生的感覺;或者,買回自認為優秀的恐怖片,打開影碟機,關上燈,拉上窗簾,屏住氣,去接受與死亡的握手,與“魔鬼”的契約,與恐懼的共舞吧。

    快樂是一種內心資源,不快樂也是一種內在動力。快樂是一種給哥,讓內心的陽光點燃別人;不快樂是一種吝嗇,把好情緒壓製在內心,不願與人分享。不快樂在社交場景中有兩種象征意義:讓喜歡的人來親近我,給予關懷,潛台詞是“我需要你!”同時也是讓不喜歡的人離自己遠點,“別來煩我!”太多的快樂讓人覺得你沒心沒肺;太多的不快樂讓人感覺你孤僻古怪,好像別人總欠你的。恰到好處的快樂會點亮自己和所有的人;恰到好處的不快樂會控製局麵,控製喜歡你的人的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