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章 心理世界(1)(3/3)

作者:李子勳字數:8460更新時間:2019-09-21 11:26:21

    持續的快樂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情緒是有起伏的。當一個人感覺快樂的時候,好的情緒在釋放,並慢慢平複,不好的情緒也會慢慢顯現。每個人都有特定的情緒曲線,快樂與不那麽快樂總是像水一樣流動著,想做快樂主義者去追求並留住快樂是無用的。過度滿足和快樂的情緒很快就會轉換成挫折與不滿。

    如果說人的情緒是天生的,那麽有三個辦法可以幫助人們更多地體會到快樂。

    一是讓快樂來和走得慢一些。激情對快樂的消耗很大,也讓快樂溜走得快。節製的、清淡的愉悅感可以幫助我們更長久的保持著快樂與滿足的心境。

    二是提高心理對快樂的敏感。其實抑鬱的人不是沒有快樂而是內心失去了體驗快樂的能力。當情緒壓力來的時候,決定把情緒朝向快樂還是不快樂全在於我們對情緒的聯想。快樂的人做積極的聯想,得到快樂;不快樂的人做消極的聯想,得到悲傷。

    三是創造可以感受快樂的情境。快樂是專心致誌去從事一項活動,或潛心於一件有回報的事情,或創造性地實現一種關係後的副產品。好奇心是快樂的必備要素,探索精神是快樂的源泉,學會去愛是快樂的動力,活在當下是快樂的保證。不可能單純為了追求快樂而獲得快樂,快樂需要付出與創造,就像農民辛勞地播種、耕作,最終才會有收獲。

    為自己找到一個假想敵是一種處理內心憤怒最安全、最省力、最有益的辦法。人活得哪怕是非常的中立和客觀,仍免不了受內心好惡的影響。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會有意無意地把一些內部的憤怒轉移給他人,心理學稱這樣的情緒轉移為“負性移情”。人們也會把熱情、愛、欣賞投射給另一些事物和人,和他們分享快樂,這是一種“正性移情”。如果你隻能通過對同事的無端厭煩來平衡情緒,私下裏你應該對她心存感激。真正的厭煩是冷漠麻木、沒感覺和不知道。人對某件事、某個人的惱怒有時混雜著許多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往往是某事某人激發了自己潛藏已久的焦慮,因為無意識害怕這種內心焦慮再現,而遷怒於他人、他事。

    在我看來,那位同事的某些個性或習慣,正好對應了你內心一直刻意要壓抑的東謠,你厭煩的恰好可能是部分的你自己。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些個性的陰影,自己難以察覺,你對某個人好或對某個人歹,其實都是內心自我的具體化,類似一種心理願望的表達。比如,我們都喜歡美麗的東西,心理願望正是渴望自己也那麽美;我們不喜歡醜陋的人和事,因為我們害怕自己變醜陋。與人交往很像是照鏡子,你總能發現鏡中人的美中不足,喜歡也好,遺憾也罷,那就是你對自我的態度。

    用分析的眼光肴,這足一種對關係的依賴,通過攻擊別人來感知自己,獲得“我不像她!”的自我感。比如,有人很風情,而你內心似乎也很風情,但你不願意這樣,或不願意讓人覺得你這樣,你就會起勁地攻擊那個人很風騷,這樣就證明自己不是那類人。這很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喲!

    讀你的東西,我還感覺劍另外一層心理含意。你敢於無端對她不敬有可能是你潛意識覺得她比較安全,她可能不具備傷害你的能力,正如大國可以隨意評論和欺壓小國一樣。所以,我敢說你不敢用同樣的態度去對付那些尖酸刻薄的厲害角色,即使你不想討好他們你也會退避三舍。

    真正的解決辦法是向你的同事率先伸出友好的手,對她的接納會讓你變得更加成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