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章 心理世界(3)(3/3)

作者:李子勳字數:8398更新時間:2019-09-21 11:26:22

    真正的問題足你母親潛意識中有一種“助人者情結”——希望通過對別人的幫助來獲得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和成就感。說來好笑,百分之九十九的心理醫生在剛執業時都存在著與你母親相似的毛病。他們非常在意療效,渴望看到當事人的改變,渴望聽到當事人感激和肯定的聲音,並以此來維持職業的動力。結果卻是無意識地把當事人的焦慮、痛苦、神經質納入自己的人格之中,被當事人挫敗、耗竭。

    為了逃避這樣的感覺,心理醫生會無意識地依賴當事人,給當事人無形的壓力、暗示和強迫意念。這正是精神分析提出的心理治療中的反移情作用——心理醫生把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未解決的內心衝突帶人治療關係,剝削和傷害了當事人的情感而不自知。這也是為什麽心理醫生一定要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苛刻的自我體驗、嚴厲的專業督導才能執業的原因之一。

    幫助他人可能有三種不同的心理期待:

    第一種被稱為“助人者情結”,通過幫助別人來感覺自己重要,獲得權威感,獲得被感激、被認同、被喜歡的感覺。幫助的目的是獲得一種關係現實,或內心的一種平衡。你的母親要屬於這一類。這樣的幫助者很在意被幫助者回饋的信息,因為幫助的目的就是要獲取這些信息,因而也容易被這些信息幹擾,以至於牢騷滿腹。

    第二種是“功利性幫助”,通過提供幫助來獲得更大的利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施與小恩小惠,目的是要放長線、釣大魚。或者通過提供幫助來控製一種關係為自己所用。這樣的人內心可能對被幫助者有一種隱秘的憤怒,要對方加倍償還給他。

    第三種幫助是“超越性共享”,把人類看成一個整體,彼此血肉相連,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同時,認為財富是大家的,把自己手中的財富給那些更需要的人。這樣的幫助不需要被幫助者任何的感激和報答,也不關注回饋的信息。這是幫助的超越!

    你的母親與人為善、樂於助人,並非這種自然的人格超越。她對他人存有一種內心期待,所以才總是感覺別人以怨報德,才會有那麽多抱怨和牢騷。當然,這些抱怨和牢騷也是重要的,類似於自嘲、自我心理平衡,通過訴說得到女兒的同情。作為女兒,你就構成了母親情感疏泄的一個重要環節,能維持她可以繼續以善意待人。你需要熱切地附和和欣賞她,給她一些積極的反饋信息,來替代那些被她抱怨的人。你要裝作很在意母親的抱怨,但內心卻要對這些抱怨有充分的理解和接納,因為搞不好,母親的焦慮會轉移到你的己的心裏。

    當然,最好不要試圖通過說理、規勸來減少母親的嘮叨,更不要妄自尊大地替她作心理分析(這是專業人員的事)。一不留神這些好心會辦壞事,結果是加重了母親的情緒壓抑,給她的身心帶來不良影響。

    我們都忽視了道歉有許多有趣的功能。喜歡道歉的人永遠保持了一種自如的心態,不避諱道歉,因而也不怕出錯。喜歡道歉的人有比較強的心理淨化能力,許多與人交往中的不快都通過對人說“Sorry”而投射出去,直到把那個有理的“Sorry”變成無理的。看看你,不就是有些不自在了嘛!覺得她很累、同情她,接下來就會覺得欠她什麽,想為她做點什麽。喜歡道歉的人也是喜歡控製的人,直接控製讓人反感,要讓人不反感,就需要付出很多。

    而道歉不需要付出什麽就可以控製你,它迂回地讓你覺得你是強者,是你應該且需要付出。生活中,那個看起來弱的人,總會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照顧,而能者多勞亦是共識。那麽,既是能者還要得到照顧,就隻有會道歉才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