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章 心理世界(7)(2/3)

作者:李子勳字數:8778更新時間:2019-09-21 11:26:24

    對疾病的恐懼從心理根源上來說是一種對死亡的本能恐懼。很多人不接受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有時嘴上接受,內心深處卻在拒絕。以我個人的臨床經驗,以把人們對看病的態度粗略地歸為三類:

    一是諱疾忌醫,輕易不去醫院,視醫院和醫生為危險地帶,嚴重的可以形成一種恐醫症。一般來說,對醫院、醫生有防備的人醫學匕是歡迎的。因為,人體有許多的差異,同樣的病、同樣的治療在不同的人身上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人們應該知道在治療中你是有自由抉擇的權利的,可以自動終止治療或要求醫生提供不同的治療方法,這樣做能減少醫源性的傷害。研究那些長壽者,會發現他們都是不那麽愛去醫院的人,也是對化學藥物有心理排斥的人。

    二是完全信賴醫院醫生,把自己完全托付給醫生。效果如何要看我們的醫療製度、醫療水平是否完善,還要看救治你的醫生的個人素質、水平和責任感。醫學研究中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醫從性高的人(絕對服從醫生的人)生存率明顯低於醫從性差的人。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聽醫生的話死得更快”。不恰當的醫療破壞了人體的自然康複能力,當然會縮短生命的曆程。醫學界現在討淪較多的是濫用藥物的問題,尤其是抗生素、維生素、營養補液的濫用給人體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三是對醫生將信將疑,這樣的人如果個性灑脫,是醫院最好的“消費者”,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感覺來決定吃什麽藥和吃多久的藥。有時間時,他們會戰戰兢兢地閱讀一些醫學書籍和熱衷於醫療健康信息,希望了解更多以追求就醫中的安全感。這類人如果對身體過度關注就很麻煩。首先他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對危險敏感,整天被一些可疑的身心症狀纏繞,時時感覺大禍臨頭。熱衷於看醫生但又對醫生持懷疑態度,身心事事處處都在一種對立的矛盾狀態,我們把這樣的看病稱作是在逛醫生商店,“采購”醫生,恨不能天下的名醫都能見一見,天下好藥都能試一試,但治病卻像蜻蜓點水,朝秦暮楚。

    我個人希望人們對醫療報以中等程度的期待與信任,原因是醫學對生命的理解和解釋還非常有限,醫學並不是萬能的。人們和現代醫學的協調有賴於人們是否願意改變對疾病的觀念。最近,世麵上流行一本書叫《疾病的希望》,作者是兩位德國心理學家。他們認為:“疾病是生命的一種狀態,生病屬於健康,就像死亡屬於生命一樣。”用另一種角度看,疾病不是人類的敵人,而是人類的朋友。比如在人體發育中,疾病或感染會增加人體的免疫係統、體溫平衡係統和對環境的適應力;創傷會加速皮膚和骨骼的修複與新陳代謝,使之更具有抵抗力,等等。比如,不小心吃了不好的東西,拉肚子就能幫助我們盡快地排出毒素。

    近幾年出現了一種崇尚自然與自我康複的新觀念,生病的時候停止使用化學製劑、藥品,少進飲食,多喝水,依賴自身的康複機斜,減少髒器消化代謝中的負擔,允許身體經曆疾病的自然發生發展過程,以此來促進康複,增強生命力。你可以鼓勵先生給疾病兩三天到一周的觀察期,如果是感冒咳嗽自然會好轉,稍重一點的病首先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平和,吃易於消化的飲食,補足清潔的水分和呼吸新鮮的空氣,然後才是服用毒性小、剮作用少的藥物來減輕症狀與體征。

    在知識信息爆炸的今天,健康信息的過剩、極端化傾向、偽權威色彩與自相矛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盡的煩惱。人們已經徹底地失去了對健康的自我鑒別能力。現代醫學認為,人類的許多疾病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信息病,是人們或多或少地受了某些或某類信息的誤導、幹擾、衝擊和過剩所致。信息是有能量的,正如有的科學家大膽地說癌症患者是被嚇死的而不是病死的一樣。接受疾病是生命的一種狀態,疾病可以成為人類的朋友。因為疾病訃你坦誠,讓你關心並檢視自己,就像車內指示燈亮了,提示你需要為車修整或加點什麽。拒絕疾病甚至不惜“飲鴆止渴”來消除疾病的人,疾病就真正成為了人類的敵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