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節 抗顏為師(1/2)

作者:李道英字數:3306更新時間:2019-09-21 12:07:58

    唐代是一個十分開放的社會,文化和文學都十分繁榮,但也有一種極壞的風氣,就是在士大夫中有一種恥於從師求學的狂妄風氣。

    貞元十八年(802),韓愈出任國子監的四門博士。四門學的學生兼有下層貴族和平民的子弟,而“博士”隻是一個學官,為從七品上,地位和待遇都不高。韓愈對此並不太滿意,因為離他“以救世為事”的理想目標差距太遠,但他是一個忠於職守的人,對這個教授的工作還是盡心竭力的。

    由於韓愈的文名日漸遠揚,又在京城這人文中心任學官,所以國子監的學生,以致社會上的青年人,來向他請教的越來越多,而韓愈則是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有信必回,對年輕人如何進德修業、寫作古文等,都是循循善誘,諄諄教誨。他的弟子中多是年輕的晚輩,但也有和他“年相若”,甚至年長於他的,但韓愈對凡是登門求教者,一律稱為弟子,從不避諱師弟子的名分,而這無疑觸犯了社會上那些恥於以弟子自居人的信條。於是就有人起來攻擊韓愈。韓愈深感有整頓一下這種不良風氣的必要,於是寫下了《師說》一文,這一下就招來了更為強烈的攻擊和謾罵。當時的情況,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有生動的記載:“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辱,收招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責怪和謾罵),指目牽引(用手指畫、遞眼色、互相拉衣角以示意),而增與為言辭(添油加醋惡意評論),愈以是得狂名(被認為是瘋子)。”

    韓愈理直氣壯當老師,寫了一篇勸人從師求學的文章,竟遭到如此激烈的攻擊和謾罵,其根本原因是他的言行與當時的社會陋習背道而馳。韓愈在《師說》一文中針對社會積弊,係統地闡述了為師之道、求學之道、師弟子關係等觀念。

    文章一開頭就指出:“古之學者必有師。”接著就明確提出擇師的標準,或者說是老師的職責:“師者,所以傳道(傳授儒家的思想、學說)、受業(傳授學業知識)、解惑(解答道、業兩方麵的疑難問題)也。”並進一步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有惑則必從師,充分肯定了從師求學的必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