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七節 挑戰避諱(2/2)

作者:李道英字數:4194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01

    文章接著又說到唐朝。“今上章及詔不聞諱滸、勢、秉、饑也,惟宦官及宮妾乃不敢言‘諭’及‘機’,以為觸犯。”唐代臣下給皇帝的奏章和皇帝發布的詔令,都不避諱滸(唐高祖李淵之祖父叫李虎)、勢(唐太宗叫李世民)、秉(唐高祖李淵之父叫李昞)、饑(唐玄宗叫李隆基),隻有宦官和宮妾這些皇帝的近侍們不敢說“諭”(唐代宗叫李豫)及“機”(唐玄宗名),認為這是觸犯了皇帝。而“君子言語行事”,應以經(儒家的經典)、律(國家的法律)、典(國家的典章製度)為依據,李賀考進士對此沒有任何觸犯。文章最後說:“凡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勝於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曾參乃比於宦者宮妾,則是宦者宮妾之孝於其親,賢於周公、孔子、曾參者耶?”曾參是大孝子,孝敬父母能像曾參,別人就不能譏笑他了;周公、孔子是聖人,做人能像周公、孔子,也就算到頭了。而今天的世俗之徒,在做人方麵不學周公、孔子,而在避諱方麵卻要勝過周公、孔子,足見他們是一批糊塗蟲。周公、孔子、曾參是沒法超越的,要勝過他們,就該向現在的宦官宮妾們看齊,而這不就等於說,宦官宮妾這些皇帝的家奴比周公、孔子、曾參還賢達嗎?文章至此,已把論敵逼到了死角,因為在封建社會裏,誰也不敢說宦官宮妾賢於周公、孔子和曾參,這才是當時的大忌。

    一篇《諱辯》,“考之於經,質之以律,稽之以國家之典”,並舉大量古今實例,有理有據,言之鑿鑿,將世俗之徒的謬論駁得體無完膚。韓愈冒著世俗和輿論的巨大壓力,大膽挑戰“避諱”這一敏感問題,可謂有膽有識。

    韓愈此文是專為李賀不得舉進士而發表的意見。但此文的終極目的,不在於議“禮”,而在於惜才。李賀這樣的才子,如因避諱而失去仕進機會,實在可惜。這是韓愈一貫重視人才的思想的一次突出表現。但令人遺憾的是,韓愈雖替李賀打贏了筆墨官司,但李賀終因屈於輿論壓力而未去應進士試。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