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節 戰亂中的童年

作者:李道英字數:273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12
柳宗元於唐代宗大曆八年(733)出生於長安,當時其父柳鎮正在長安主簿任上。柳宗元的家在長安城西南、渭水支流灃川岸邊。這是柳氏一處祖傳的小莊園,有“數頃田,樹果數百株”。柳宗元在其《遊南亭夜還敘誌七十韻》一詩中說:“十室有鄠、杜,名田占灃、澇。”在《遊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中又說:“故墅即灃川,數畝均肥磽(qiāo)。台館集荒丘,池塘疏沉坳。”由此可推知莊園的大體位置和規模。此外,柳氏在長安城裏的親仁裏還有一處住宅,是其祖父柳察躬晚年寄居之處。 主簿是個從八品的小官,俸祿微薄,但一家人的生活仍可以勉強維持。然而,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時期,像柳宗元這樣的下級官吏家庭經濟是十分脆弱的,又極易受時局的影響。柳鎮本人官況蕭條,小莊園的經濟也不景氣。柳鎮曾向朝廷請求到江南去做宣城令,大概也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可見,長安的一點家業已難於維持全家人的生計。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唐朝繼安史之亂後又一次爆發了封建割據勢力反叛朝廷的鬥爭——建中之亂。當時,成德軍的李寶臣死,其子李惟嶽請求繼襲其位,德宗不許,於是河北四鎮聯兵反抗朝命;次年,河北亂平,但河北的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等又結盟稱王,推朱滔為盟主;淮西李希烈也反,出兵圍鄭州,東都洛陽震恐;建中四年十月,朝廷發涇原兵東征,但兵至長安發生嘩變,叛軍推朱泚為主,稱大秦皇帝,戰火燃燒於京城,德宗被迫逃亡奉天(今山西省乾縣),京城人心浮動,民怨沸騰,這在年幼的柳宗元心中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建中之亂前後曆時五年,最終以朝廷向強藩妥協而告結束。 建中之亂時,柳鎮在鄂州刺史李兼處任幕僚,為鄂、嶽、沔三州任防禦使。涇原兵變之後,長安附近成了戰場。為了避亂,柳宗元被送到其父的住所夏口(今湖北省武昌市)。夏口是長江和漢水交通的樞紐,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建中四年三月,淮西李希烈曾興兵進犯,被李兼擊退;次年一月,悍將董侍又率七千人來犯,李兼親率士卒迎敵,奮力死戰,擊潰敵軍。夏口保衛戰有效阻遏了叛軍南犯,對於戰爭全局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李兼被升為鄂、嶽、沔都團練使,柳鎮也在判官的原職上加上了殿中侍禦史的官銜。他寫了《夏口破虜頌》一文,歌頌這次戰鬥的勝利。年僅十多歲的柳宗元又一次親身經曆了戰火洗禮,他十分讚賞父親的紀功文章。 建中之亂的五年間,柳宗元的家庭並未離開長安。淪陷中的家所經曆的苦難,特別是骨肉分離的痛苦,使柳宗元多年之後仍記憶猶新。他在為其二姐所寫的《亡姊崔啟夫人墓誌蓋石文》中,曾提到一次柳鎮從夏口到長安出差,往返正經過李希烈叛軍的盤踞地區,因一時沒有消息,家人萬分焦慮的情形,寫出了當時離亂家庭的典型感受。 此後,柳宗元又跟父親在湖南、江西一帶遊曆,又較為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由於受父母的熏陶,柳宗元具備了較好的文學素養,又親曆戰亂,接觸了社會實際,使他在“讀萬卷書”和“行萬裏路”兩方麵都有了個好的開頭。他當時雖然隻有十三歲,但文章已經寫得相當不錯了。他曾寫了一篇《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這是他現存最早的一篇文章,卻已表現出不凡的見識和老練的文筆,得到了當時一些知名文人的賞識,使他也有了“奇童”之名。也就在此時,由他父親作主,同文士楊憑九歲的女兒定了親。 貞元四年(788),柳鎮入朝為殿中侍禦史,柳宗元也隨父回到京城長安,時年十六歲。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