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節 汨羅江口吊屈原

作者:李道英字數:2496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17
柳宗元在赴韶州刺史途中,又接到了加貶為永州司馬的詔令。這對柳宗元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他憤而寫下了《懲咎賦》一文。表麵看,似乎是要以自己的“咎過”為懲戒,實際上,此賦卻是在為自己辯護,表白自己的忠貞正義,對自己無罪被貶表示了強烈的憤懣和抗議,充分表達了自己堅持理想和原則的決心。此文既是對自己前期政治活動的反省,也可以說是對朝廷加重處罰的回答。 柳宗元一家跨過長江,渡過洞庭湖,溯湘江而上,在一個淒風苦雨的初冬日子裏,來到了汨羅江口。這裏正是戰國末年楚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沉江之處。屈原熱愛祖國,有遠大而美好的理想追求,希望“國富強而法立”,實現由楚國統一天下的目標。他一生致力於社會改革,堅決與禍國殃民的黨人群小和昏庸的楚王進行抗爭,向君王強諫,最終遭讒臣構陷,被楚王“棄除”。屈原被流放江南,“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十分落魄。他激於當時“變白為黑,倒上為下”的黑暗世道,絕望於“世溷(hùn,混亂)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的不平遭際,他不願在“舉世混濁”“眾人皆醉”的社會中“以身以察察(清白)受物以汶汶(玷汙)”,“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柳宗元雖生於屈原之後千年,但時局之黑暗,是非之顛倒,忠奸之錯位,以及朝廷之昏聵腐敗,與屈原的時代何其相似!屈原一生獻身於社會改革事業,九死不回地追求理想,不懈鬥爭,最後忠而遭謗被棄,不惜殉之以生命,這又與柳宗元的半生經曆何其相似!現在來到屈原憤然投江之處,柳宗元自然百感交集,於是他即停船於此,憑吊屈原,並寫下了《吊屈原文》這篇名作。 文中讚美屈原“惟道是就。”“服道以守義。”肯定屈原為道義而堅貞不屈,義無反顧,以死殉國的偉大精神。文中讚美屈原的文學成就:“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仿佛其文章……耀姱辭(華美的文辭)之曭(tǎng)朗(指含義深奧)兮,世果以是之為狂。哀餘衷之坎坎兮,獨蘊憤而增傷。”屈原的優秀文學成就,更使柳宗元引為知己。文章的最後說:“吾哀今之為仕,庸有慮時之否臧(好壞)?食君之祿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退出朝廷,不仕)自服(自守)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風(苟安的風氣)之不去兮,懷先生之可忘?”直接指責士風與世風之墮落,深慨自己道之不行。通過追憶屈原的風采,表達了自己無限向往之意。此文借悼屈原以自悼,慨歎怨憤之情,溢於言表。 當然,十年後,柳宗元再過此地,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元和十年(815),朝廷降詔,召“八司馬”中仍在世的人返京。柳宗元得此詔書,大喜過望,懷著蘇武歸漢一樣的喜悅心情踏上返京之路。一路上豪興大發,寫下了不少詩。路過汨羅江口,舊地重遊,心境卻和寫《吊屈原文》時大不相同,遂寫下了《汨羅遇風》一詩:“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當年屈原忠君,但君門九重,他終不得其門而入,最終冤死於汨羅江。而此時的柳宗元,則是詔命催征程,前途有希望。重新被啟用的幻想,使他仿佛又有了生逢聖世之感,不必再作“楚臣”之悲了。真可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