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六節 成如容易卻艱辛

作者:李道英字數:2538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45
歐陽修寫文章,務求自然平淡,“簡而有法”。他在《與澠(miǎn)池徐宰書簡》中說:“著撰苟多,他日更自精擇,少去其繁,則峻潔矣。然不必勉強,勉強簡節之,則不流暢,須待自然之至。”由此可知,他力求“精擇”文章使其“峻潔”,但又要“流暢”,做到“自然之至”。他要求文章要“簡而有法”。在《論尹師魯墓誌銘》中,他提出要“文簡而意深”,“其語愈緩,其意愈切”,即要求文章要用意深刻而語言簡明。這是歐陽修對文章語言的要求,也是他一生奉行不渝的寫作原則。 歐陽修一生著述甚豐,但其創作態度卻十分嚴肅。據說,他即使是寫一二十字的小柬,也要打草稿,絕不草率從事。在《歸田錄》中,他曾自述:“餘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耳。”所謂“屬思”,即是說唯有此時才有功夫去深思熟慮。他的這“三上”說已成為宋代文壇的佳話。除“三上”外,歐陽修更提倡為文要“三多”。陳師道在其《後山詩話》中引用歐陽修的話說:“為文有三多,多看,多做,多商量。”意思是說,要寫好文章,就要多讀、多寫、多於他人切磋。他在《題青州山齋》這篇短文中,如實記敘了自己因寫不出與前任不同的表現同一內容的作品而引為終身之恨。 歐陽修修改自己文章的生動例子不勝枚舉。周必大在《歐陽永叔集跋》中說:“前輩嚐言公作文,揭之壁間,朝夕改定。”寫完文章掛在牆上,不時看,朝夕改,以求盡善。最為人們傳誦的,莫過於他修改《醉翁亭記》的事例了。朱熹的《朱子語類》卷一三九載:“頃(近來)有人買得他《醉翁亭記》稿,初說滁州四麵有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隻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範公偁(chēng)在其《過庭錄》中記載了歐陽修修改《晝錦堂記》的故事:韓琦做宰相時修了晝錦堂,歐陽修為其作記,有“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之語。韓琦特別愛賞。但數日後,歐陽修又派人送去了一個本子,並特別囑咐,原來的本子有不妥之處,請換此本。人們研究了半天,隻發現在“仕宦”和“富貴”下麵各添了一個“而”字,使文章更加流暢。為添兩個虛字使文義暢達而另送別本,足見其文風嚴謹,一絲不苟。其他如晚年猶對其慶曆二年時所寫的《本論》加以刪定,他於仁宗皇祐年間為其父母所寫《先君墓表》,直至神宗熙寧三年才精心改定為其傳世名作《瀧(shuāng)岡阡(qiān)表》。 歐陽修為什麽如此嚴肅認真地反複修改自己的文章?沈作喆(zhé)《寓簡》中所記一個故事似乎可以告訴我們答案:“歐公晚年,嚐自竄定平生所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chēn,生氣)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卻怕後生笑。’”他之所以到晚年還苦改平生為文,不是怕老師嗔怪,而是怕後人恥笑,是怕自己偶有疏忽,用心不到,留下遺憾。可見,他寫文章不但為自己負責,還要為社會負責,為後人負責! 歐陽修的文章平易自然,委婉曲折,那麽“容與閑易,無艱難勞苦之態”,靠的不是天才,而是嚴肅認真的態度。“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王安石在《題張司業》這首詩中的兩句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歐陽修成功的秘訣。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