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節 力薦王安石

作者:李道英字數:285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55
曾鞏是南豐人,王安石是臨川人,但曾鞏後來長期居住在臨川。曾鞏在《上齊工部書》中說:“鞏世家南豐,及大人謫官以還,無室廬田園於南豐也。祖母年九十餘,諸姑之歸人者多在臨川,而南豐又無家產;於是全家遷至臨川,居臨川者久矣。”因祖母喜居臨川,而南豐又無家產,而全家遷至臨川。如此說來,他和王安石也算是老鄉了;曾鞏比王安石大兩歲,可謂年相若;他們的主導思想都是儒學,可謂道相近,但在仁宗慶曆二年(1042)參加進士考試前,他們並不相識。這次考試的結果:二十二歲的王安石考中,二十四歲的曾鞏落榜,也就是在此期間,曾鞏結識了王安石。兩人一見如故,彼此傾慕。王安石曾寫過一首詩《贈曾子固》給曾鞏,在詩前的小序中,王安石說他仰慕曾鞏,從他身上學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在詩中,王安石寫道:“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鬥……借(假)令不幸賤且死,後日猶為班與雄。”不但稱頌曾鞏的文章如地上之江河與天上之星鬥,而且說曾鞏這個人就是死了,他也是班固和揚雄,會流芳百世,對曾鞏評價極高。而慧眼獨具的曾鞏看出王安石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人才難得。於是不顧自己的落榜之痛,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一些名人推薦王安石。 他曾寫信給翰林學士蔡襄,信中寫道:“鞏之友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稱其文,雖已得科名,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誠自重,不願知於人。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如今時所急,雖無常任千萬不害也。顧如安石,此不可失也。執事倘進於朝廷,其有補於天下。亦書其所謂文一編進左右,庶知鞏非妄也。”(《上蔡學士書》)他認為王安石是一個“有補於天下”的人,但剛中進士,名氣還不大,希望蔡襄向朝廷推薦這個古今少有之人。曾鞏出於公心,推薦王安石,此舉令人感動。但他感到推薦的力度還不夠,於是他又把王安石推薦給了歐陽修。在《上歐陽舍人書》中,他幾乎一字不易地重複了給蔡襄信中對王安石的介紹,希望歐陽修向朝廷推薦此人。但事不湊巧,此信到達歐陽修處,歐陽修出為河北都轉運按察使,沒有回複。然而曾鞏並未忘卻此事,他在《再與歐陽舍人書》中,又追述了上封信中的這段話,又力薦王安石,並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回和王向。他還向歐陽修表明:“而鞏汲汲言者,非為三子者計也,蓋喜得天下之才,而任聖人之道,與世之務。”曾鞏再三推薦王安石,足見他對王安石的器重。 後來,曾鞏在《與王介甫第一書》裏又說:“鞏至金陵,自宣化渡江來滁上(指滁州),見歐陽先生,住且二十日……歐公悉見足下之文,愛歎誦寫,不勝其勤。間以王回、王向文示之,亦以書來言:此人文字可驚,世所無有……歐公甚欲一見足下。能作一計來否?”可見,歐陽修被貶滁州後,曾鞏到滁州見歐陽修,住了二十多天,親自將王安石的文章給歐陽修看,得歐賞識,並向王安石轉達歐陽修欲見王安石的信息,並力促王安石去見歐陽修。 曾鞏推薦王安石,可謂不遺餘力。曾鞏亦可謂慧眼識珠,沒有看錯王安石這位國家棟梁之才。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文人相妒,自古而然。但曾鞏為國家計,力薦王安石,表現了他的高風亮節和對王安石誠摯的友情。後來王安石得誌,二人在政治上有分歧,關係逐漸疏遠。 據《宋史·本傳》載:“神宗嚐問(曾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行義,不減揚雄,以(因)吝(吝嗇),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也,謂其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帝然之。”這可以說是曾鞏對王安石的中肯評價:文學成就高,勇於有所作為,但剛愎自用,吝於改過。曾鞏可謂王安石之知音。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