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節 不平凡的青年時期(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01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00

    有《臨川先生文集》傳世。

    王安石出生在一個普通的仕宦之家,其父王益,長期擔任縣吏、縣令,州府幕僚之職,直至晚年,才得到一個韶州(今廣東省韶關市)知州的職位。這樣的家世,使他不可能通過門蔭直入仕途,他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必須靠個人奮鬥。

    王安石十六歲時曾寫過一首長詩《憶昨詩示諸外弟》,其中有雲:“此時少壯自負恃,意氣與日爭光輝。乘閑弄筆戲春色,脫略不省旁人譏。坐欲持此搏軒冕(車子和冠冕,代指官職),肯言孔孟就寒饑……男兒少壯不樹立,挾此窮老將安歸?”從這首直抒胸臆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王安石隻是想靠一支生華妙筆去博取功名,並未想到什麽濟世救民的大事業。次年,他隨父到建昌軍官任時,才猛然醒悟到:人生在世應有遠大目標,遂以稷、契自期,希望自己能為國家建立一番功業。

    此後幾年,他一直隨父宦遊,足跡踏遍長江流域,後來又南下廣東,北上中原。豐富的閱曆使他眼界逐漸開闊,對人生及社會問題的思索也愈加深入。在這數年的旅居生活中,他廣泛接觸了社會,親眼看到了人民生活的困苦,也朦朧地感受到社會問題之嚴重。於是他更加發奮讀書,希望從古聖先賢那裏找到治國的良方。他聰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他博覽群書,“自百家諸子之書,至於《難經》《素問》《本草》,諸小說,無所不讀;農夫女工,無所不問。”(王安石《答曾子固書》)王安石的文章被曾鞏看到,讀之讚不絕口,於是遂將他的文章送給了文壇巨擘歐陽修。歐陽修多處為之延譽,使王安石這位年輕人在北宋文壇開始嶄露頭角。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二十二歲的王安石考中進士第四名,當年即被任命為簽書淮南節度判官廳公事,正式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