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三節 與政敵司馬光(1/2)

作者:李道英字數:3474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05

    凡講到北宋之“熙寧變法”與“元祐更化”者,無人能避開王安石與司馬光二人;凡讀過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者,無人不知二人是政治上的對頭。王安石與司馬光持不同政見,鬥爭激烈,這是事實;但若真的以為二人是不共戴天的冤家對頭,則未必然。

    《宋史·王安石傳》曰:“安石與光素厚,光援朋友責善之義,三詒(同”貽“,送,致)書反複勸之(指新法),安石不樂。”這裏給我們透露了兩點信息:一是王安石和司馬光原是“素厚”之“朋友”;二是二人因對變法持不同觀點而分道揚鑣。

    司馬光生於1019年,卒於1086年;王安石生於1021年,卒於1086年,司馬光年長王安石兩歲,二人又同年去世,可謂“年相若”;司馬光於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王安石於仁宗慶曆二年(1042)中進士,並多次為同僚,如仁宗至和元年(1054),二人同為群命司判官;治平四年(1067),二人又同為翰林學士,可見二人少不了交往。王安石力主變法;司馬光在仁宗嘉祐年間多次上書言事,在講到財利之事、選人之道等問題時,觀點與王安石頗有相同之處。由此,我們甚至可以說二人“道相似”。王安石也承認他們“遊處相好之日久”。那麽,這兩位“年相若”“道相似”的朋友,何以長期處於對立的境地呢?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說:“竊以為與君實遊好相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關鍵在於“所操之術多異”,即改革社會的主張不同:司馬光主要講“省用”“節流”,反對與民爭利,而王安石則重在“開源”。司馬光與歐陽修等人主張“擇吏為先”,而王安石則主張“擇術(措施、辦法)為先”。這正是二人在政治上反目的根本原因。

    在二人同為翰林學士時,一次神宗召學士議政,司馬光講“救災節用”,王安石認為“當世之務”在於“得善理財者”,這樣可以“不加賦而國用足”。司馬光認為這些所謂“善理財者”設法奪民,其害乃甚於加賦。二人爭議不已,神宗則表示“朕意與光同”,但也並未照司馬光的意見辦。後王安石行新法,司馬光多次寫信表示反對。熙寧三年(1070)二月,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一封長達四千言的長信——《與王介甫書》,全麵批評新法,王安石立即回了一封——《答司馬諫議書》,從“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和“天下怨謗”等方麵逐條駁斥了司馬光的觀點;接著司馬光又有給王安石的第三封信,又逐條駁斥了王安石對他的指責,可見二人在政見方麵的分歧是無法彌合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