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三節 與政敵司馬光(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474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05

    有一次,神宗和司馬光交談後,想重用司馬光,於是去征求王安石的意見。王安石說,司馬光“所言盡害政之事,所與(交往)盡害政之人”,如重用司馬光,等於給反對派樹立了旗幟。後王安石因韓琦上疏反新法而稱病“臥家求退”,神宗於是拜司馬光為樞密副使,司馬光堅決推辭。司馬光提出的條件是“罷製置條例司,追還提舉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否則決不上任。司馬光以端明殿學士知永興軍,此後又居洛陽十五年,主要精力在編修《資治通鑒》。可見,王安石兩次罷相,都與司馬光無直接關係。哲宗即位,高太後聽政,重用司馬光實行“元祐更化”,盡廢新法。

    司馬光和王安石這對原來的朋友,因政治觀點不同而一直對立到他們生命的終結,但司馬光從未把王安石當成壞人。元祐元年(1086)三月王安石病逝,司馬光在《與呂誨叔簡》中說:“介甫文章節義過人之處甚多,但性不曉事而喜遂非……今方矯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謝世,反複之徒,必詆毀百端。光意以謂朝廷特宜優加厚禮,以振起浮薄之風。”司馬光不僅充分肯定了王安石的道德文章,而且以超然大度對王安石變法中的疏失予以諒解;不但建議朝廷對王安石“宜優加厚禮”,而且指出要防止“反複之徒”對王安石的“詆毀百端”。這充分顯示了二人之間的深知、信賴和理解。

    其實,王安石和司馬光除政見有所不同外,都是光明磊落的政治家,道德文章卓著的仁人君子。《三朝名臣言行錄》引《邵氏聞見錄》雲:“荊公(王安石)溫公(司馬光),不好聲色,不愛官職,不殖(zhi,滋生)貨利,皆同……二公平生相善,至議新法不合,始著書絕交矣。”此說頗為公允。在“文恬武嬉”的北宋,能夠做到不好聲色,不愛官職,不聚財貨者,可謂鳳毛麟角。王安石熙寧變法,司馬光元祐更化,二人政見不同,各行其事,但目的都是為了國家,而非各營其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