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節 少年英才(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798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12

    蘇軾學習非常用功,進步也很快。蘇洵對其學業悉心指教,讀書作文,專心致誌。蘇洵在《上張侍郎第一書》中說:蘇軾和蘇轍“進趨拜跪,儀狀甚野,而獨於文字中有可觀者。始學聲律,既成,以為不足盡力於其間。讀孟、韓(愈)文,以為可作,引筆書紙,日數千言……年少狂勇,未嚐變更,以為天子之爵祿,可以攫取。”可見老蘇對兒子的了解和自信。讀書作文之外,蘇軾還興趣廣泛,鑽研琴棋書畫等藝術,尤其喜歡書法和繪畫。對於書法,他“幼而好書,老而不倦”;對繪畫,他也到了“輕生死而重畫”的程度。他日後成為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和墨竹派畫家,都是由於青少年時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蘇軾的少年生活也並非隻是枯燥的學習,而是豐富多彩的。在其後來的詩文中,經常回憶起這段田園生活的情趣:“我昔少年日,種樹滿東岡”(《戲作種鬆》);“我時與子皆兒童,狂走從人覓梨栗。健如黃犢(dú,小牛)不可恃,隙過白駒那暇惜”(《送表弟程六知楚州》);“我昔在田間,但知牛與羊。川平牛背穩,如駕百斛舟。舟行無人岸自移,我臥讀書牛不知。”(《書晁說之〈考牧圖〉後》)。他或東岡種樹,或從人覓梨,或與群童堂下戲鳥,或與兄弟登高遊水,或一邊讀書,一邊放牛,這充滿了鄉間野趣的生活,對他人格、性情的形成,無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他二十一歲隨父出川進京應試時,已是一位“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的才子,在學識和修養兩方麵都相當成熟。他一舉進士及第,名列前茅,當是情理之中的事。難怪其父蘇洵在兩個兒子金榜題名後,感慨萬分地說:“莫道登科易,老夫登如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無名氏·史闕》)蘇軾之所以登金榜易如俯拾草芥,恰恰證明了他是個難得的英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