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八節 獎掖後進(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94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29

    蘇軾愛才若渴,門生對他景仰備至。他被貶海南,友人參寥要與穎沙彌渡海相從,經苦勸乃止;巢穀自眉州來訪,渡海後死於新洲;葛延之從江陰跋涉萬裏,登門求教。蘇軾在海南,仍重視培養黎族知識分子,竟有一人金榜題名,成為海南曆史上第一名進士。

    蘇軾一生坎坷,多處困境,但每當想起他所提攜的後學之士,總能感到快慰。他在《答李昭玘(qǐ)書》中說:“軾蒙庇粗遣,每念處世窮困,所向輒值牆穀,無一遂者。獨於文人勝士,多獲所欲。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世皆未知之,而軾獨先知之。”政治上未遂其誌,慧眼識才,則多遂所願。歐陽修當年把主盟文壇的責任托付給蘇軾,蘇軾當仁不讓;同樣,蘇軾也多次對其子弟講:“異時文章盟主,責在諸君,亦如文忠(歐陽修)之付授也。”(李廌《師友談紀》)

    蘇軾在培養後進之士的過程中,也不斷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常常利用和弟子們的書信和各種序、跋來闡明自己的文學思想。但蘇軾完全沒有王安石要人“同己”的毛病,他並不把自己的東西強加給學生,不要求弟子們對自己亦步亦趨。他的學生可以自由評價他,如黃庭堅,一方麵稱讚蘇軾文章“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一方麵又說“東坡文章妙天下,其短處在好罵。”秦觀寫詞,並未沿蘇軾的路子,蘇軾並無不悅,相反,對其詞評價很高,因讚賞秦觀《滿庭芳》詞首句“山抹微雲”而戲稱秦觀為“山抹微雲君”;又絕愛秦觀《踏莎行》詞末二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而將其書寫在自己的扇子上。正因如此,所以蘇軾弟子雖多,但在詩、詞、文的創作方麵無一人完全沿著蘇軾的路子走,他們都能夠沿著自己的道路發展,形成自己鮮明的藝術個性和創作風格,促進了文學藝術多樣化的發展。

    葛立方說:“東坡喜獎後進,有一言之善,則極口褒賞,使其有聞於世而後已。故受其獎拂者,亦踴躍自勉,樂於修進,而終為令器。若東坡者,其有功於斯文哉,其有功於斯人哉!”(《韻語陽秋》卷一)

    蘇軾一生熱心獎掖後進,其但開風氣不為師的風度,使其弟子既在道德、文章方麵受到影響,又不使其囿於自己的框框,影響他們的自由發展。所幸者是弟子們的詩文各具其貌;所不幸者是他們中無一人能如蘇軾所望成為一代文壇的領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