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一節 文星隕落

作者:李道英字數:232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30
蘇軾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文學家,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他更是屈指可數的通才作家,不但詩、詞、文成就斐然,而且在書法、繪畫等方麵也成績卓著。他是著名的文學活動家,是歐陽修之後無可爭議的文壇領袖;他是著名的文學理論家,提出了“務令文字華實相副,期於適用”,文章應“技道兩進”,創作應勇於獨創,“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文章應“如行雲流水”,要“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以及反對文風雷同等一係列重要的理論主張。宋人稱蘇軾文章“為天下第一”(範祖禹《薦講讀官劄子》);《宋史·本傳》稱他的創作“渾涵光芒,雄視百代”。其文今存約四千篇,與歐陽修齊名,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今存二千七百餘首,與黃庭堅齊名,並稱“蘇黃”,“繼李杜後為一大家”;其詞今存二百八十多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其書法自成一家,與蔡襄、黃庭堅、米芾(fèi)並稱“宋四家”;其論畫卓有所見,主張“神似”“傳神”,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善畫竹石,雖屬文同為代表的“湖州派”,但“竹石風流各一時”。由此可見,蘇軾真可謂“天下之奇才”(宋代王鞏《甲申雜記》)。 蘇軾經曆了嶺南七年的貶謫生活,九死一生,於元符三年(1100)遇赦北歸,幾經周折,才在常州落腳,不幸於次年即病逝於常州。 “文星落處天地泣”(費袞《梁溪漫誌》卷七)。蘇軾去世,在全國引起了廣泛的哀悼:其好友相率吊祭於其家,京城的太學生數百人自動聚集到佛寺中為他舉行祭奠儀式;曾經親睹和親曆蘇軾善政的吳越之民相與痛哭於市。其弟子李廌作祭文悼其師雲:“道大不容,才高為累。皇天後土,鑒平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識與不識,誰不衋(xī,傷痛的樣子)傷?聞所未聞,吾將安放!”(見朱弁《曲洧舊聞》)。這無疑是道出了人們的共同心聲,所以這篇祭文在當時即廣為傳誦。 蘇軾熱心獎掖後進,培植了大批人才;蘇軾的作品在宋代即廣為流傳,對宋代文學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蘇文長期沾溉後學,其小品隨筆更開明清小品文之先河;蘇詩曆代受到推崇,金代詩人,明代公安派,清代的宋詩派,無不傳其衣缽;蘇詞影響深遠,直至清代以陳維崧為首的陽羨派仍宗法蘇詞。蘇軾的文學作品及其書畫作品是他留給後人的一份珍貴遺產。 蘇軾沒有成為宋朝的宰相,這或許是曆史的遺憾;蘇軾成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這絕對是曆史的幸運。蘇軾如果真的當了宰相,那隻不過是在曆史上長長的宰相名單中多一個名字而已;他成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留給後人的是永恒的精神財富。韓愈在評說柳宗元一生的得失時說:“然使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辨之者。”(《柳子厚墓誌銘》)用此話移之於蘇軾,難道不也是恰如其分嗎?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