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二節 宋代五帝論蘇軾(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312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30

    哲宗親政後,雖重用新黨,但對蘇軾仍十分重視,多次召其入京任要職。蘇軾出知杭州,一日,中使(宦官)至,轉送哲宗密賜蘇軾茶葉一斤,“封題皆禦筆”。哲宗對蘇軾眷顧如此,但因大臣讒逐,遂有海南之貶。

    徽宗即位後,蘇軾遇赦後不久即去世,但新黨仍控製朝政,特別是宣和年間,朝廷禁蘇軾文字甚嚴,甚至有人攜蘇軾文集出城,被查出都要治罪。但至南宋,情況有變。宋高宗趙構追贈蘇軾為太師,其製文稱蘇軾“養其氣以剛大,尊所聞而高明。博觀載籍之傳,幾海涵而地負;遠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聲。”“不可奪者,嵬然之節;莫之至者,自然之名。經綸不究於生前,議論常公於身後。人傳元祐之學,家有眉山之書。朕三複遺編,久欽高躅(zhuó,蹤跡),王佐之才可大用,恨不同時;君子之道闇(àn)而彰,是以論世。”

    孝宗趙眘(shèn),曾刻印蘇軾文集,並親為作序,其《禦製文集序》稱蘇軾“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負其豪氣,誌在行其所學。放浪嶺海,文不少衰。山川風雲,草木華實,千匯萬狀,可喜可愕,有感於中,一寓之於文。雄視百代,自作一家,混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朕萬機餘暇,繹(chōuyì,引出端緒,引申為闡述)詩書,他人之文,或得或失,多所取舍;至於軾所著,讀之終日,亹亹(wěiwěi,勤勉)忘倦,常置左右,以為矜式(示範),信可謂一代文章之宗也歟!”並於讚詞中有“敬想高風,恨不同時”之歎。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但其生前使三帝有未能重用之憾,死後使二帝有“恨不同時”之歎,可見其從政能力,文學成就,以及人格魅力是如何為社會所公認,對社會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一個作家,一個政治上落魄的文人,能在本朝就受到五位皇帝的賞識、眷顧和高度評價,古往今來,恐怕隻有蘇軾一人。

    §§第八章 蘇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