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 50年代中蘇關係的黃金歲月(3/3)

作者:王國傑字數:6714更新時間:2019-09-21 15:27:21

    中蘇文化交流也十分活躍。1 949—195 8 年間,雙方在文化合作上卓有成效:蘇方有112 個文藝代表團體訪問了中國,中國進口蘇聯電影74 7 部,觀看者在2 0億人次以上。中國也派出了1 34 個文藝團體訪蘇,有1 02 部中國電影在蘇聯放映。195 2 年12 月被中國定為“中蘇友好月”,全國各地舉行活動,盛讚蘇聯的無私援助。“蘇聯老大哥”、“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等口號就是這個時候提出來的。

    1 95 7 年11 月,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 周年慶典。代表團成員有宋慶齡、鄧小平、彭德懷、郭沫若等,這標誌著中蘇關係已達到高潮。19 59 年,周恩來總理在枟偉大的十年枠一書裏指出:“在慶祝建國 10 周年時,我們要特別感激蘇聯在‘一五’計劃期間援建中國的1 66 個大項目。1958—1959 年我們又達成了支援建設 125 個項目的協議。在1 0 年裏蘇聯派往中國的各類專家1 080 0 人。”這是對中蘇10 年關係的權威性總結。

    據前蘇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第一副部長拉赫馬寧(中文名字羅滿寧)於 19 80 年出版的專著中所引用的材料講:“19 49—1 95 9 年間,蘇聯共承擔中方新建、改建、擴建 400 多個大企業。其中包括12 個大型鋼鐵企業(鞍山鋼鐵聯合公司、武漢鋼鐵聯合公司等)、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洛陽拖拉機廠、哈爾濱電機廠、蘭州合成橡膠廠、吉林氮肥廠、太原氮肥廠、撫順煉油廠等,這些企業一直是中國工業的骨幹。從 1950 年到 1958 年,中國翻譯出版俄文著作達 13000 多種,總發行量達 2 億~3 億冊。從 1949 年到 1960 年,蘇聯為中國培養了 1700 多名大學教師。”這些數字都反映出當年中蘇關係發展的客觀情況。中國人民也不會忘記這些無私援助的。中國人有個傳統觀念:“受人滴水之恩,理當湧泉相報。”中國廣大老百姓及中國幾代領導人都曾在各種場合稱讚過蘇聯在抗日戰爭中以及在50 年代對中國人的無私援助,這一段美好合作是今後發展中俄關係的良好基礎和條件。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