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一節 黃河陣

作者:石建旺字數:2398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11
沁源流傳有古民謠,說的是“元宵葦席搭神蓬,炮火花煙氣倍增,遊繞黃河三百六,沿途五色紙燈籠”。這首民謠是對當地一種古老的民間娛樂活動——“九曲黃河陣”的另類描述要了解九曲黃河陣,還是先了解這個習俗是怎麽來的。 一種說法是,按照黃帝戰蚩尤的模式沿襲下來的。據說,當年黃帝與蚩尤的戰爭,進行了三年多,分不出輸贏勝敗。於是,上天就派九天玄女下凡,幫助黃帝打蚩尤。黃帝的軍隊共有熊、羆、貔、貅、虎、豹、鹿、牛、馬,共九路,九天玄女按照兵書戰策,在一個方圓數百畝的場地上,日夜演習,調兵布陣,終於練成了九種陣法,用之戰勝了蚩尤。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起源於商周時期。那時趙公明下山,幫助聞太師伐西岐,被薑子牙手下的燃燈道人打敗,趙公明不幸喪生。趙公明的三姊妹雲宵、碧宵和瓊宵,聞訊離開三仙島,來到西岐找燃燈道人報殺兄之仇,擺下了“九曲黃河陣”。許多玉虛門人被拿入陣內,削去了頂上三花,變成了凡夫俗子。後來元始天尊下界,才破了“九曲黃河陣”,消滅了趙公明的三姊妹,救出了遭劫的玉虛門人,讓他們回去各自重新修行,以求返本回元。人們為了紀念玉虛門人絕路逢生,便模仿古人擺起“九曲黃何陣”來,認為能從陣內轉出來,就能像被困而得救的玉虛門人一樣,解除患難,得到平安。 兩種說法,孰真孰假姑且不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九曲黃河陣就是古代的兵法大陣,淵源於道教,幾經輾轉流傳到民間,成為春節期間人們消災、保平安的一項民俗活動。 九曲黃河陣既是兵法大陣,自然要相當講究布陣,從圖案和排列方式來看,屬於道教所講究的吉祥數字,比如說,三、五、七、九,最常見的是九個回紋“萬”字陣,又稱“九曲”陣。 沁源縣黃河陣曆來沿用十二個“萬”字陣,又稱“萬壽圖”,它有九十九個曲道,寓意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所以稱之為“九曲黃河陣”。這個陣是黃河陣中最奇特、最出神入化的陣圖,道路曲折繁瑣,高深莫測,真是“曲中無直,曲盡造化之奇”。紮陣時大多采用十九乘十九米的方陣,占地十五畝,座向是坐東向西。用三百六十五根兩米長的立柱,固定在地上,用橫杆將各柱相連,組成多個曲道。每個立柱頂端置放圓木作底座,上麵糊製五色彩燈,這樣一來,也就組成了三百六十五盞燈,代表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和道教供奉的三百六十五位神靈。其中最神奇的當屬陣中立的那根高杆,俗稱“老杆”,高達十多米,上掛七星燈和“帥”字旗。七星燈,代表天體北鬥七星,又稱“天皇”,杏黃色的“帥”字旗代表黃飛虎或者是薑太公,象征天地至高無上,統帥天地兩界。再有就是在陣的對麵搭建神棚,立神位,供奉“三官大帝”以及三百六十五位神仙的牌位,供人禮拜,期盼在新的一年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事如意。這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精神寄托,千百年來已經成為一種民俗活動。於是,“串串黃河祛百病,看看天燈雙眼明。轉轉黃河九曲陣,強身壯體活百歲。摸摸天燈杆,全家幸福保平安”的說法,在沁源縣大為流傳。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