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節 郭家

作者:石建旺字數:2498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54
不少老長治人都知道,在長治師範北麵的小巷中,殘存著幾處不起眼的清代民居。這幾處民居,是上黨城內曾經聲名顯赫的的名門望族郭氏家族的故居,這裏曾出過清代名家郭從矩,民國山西省政府秘書長、代省長郭寶清。 先來認識一下郭從矩。郭從矩,字定軒、戒逾,號心吾,清鹹豐八年舉人,鹹豐十年進士,同治朝授國史館協修、纂修,屢充順天鄉試、會試同考官,曾先後任江南道、福建道監察禦史,禮科給事中,光緒朝授吏科掌印給事中,湖南鹽法長寶道、湖南按察使(署)。 清光緒版《長治縣誌》記載……在這年京試詔選中,郭從矩科進士,年27歲,授翰林院編修署庶吉士,逾年散館授編修。嗣後,轉禦史。母喪服除,事畢複官,仍禦史,擢禮科給事中。同治年間,郭從矩以處謀“伊犁邊事”“諫論鹽法”而詔獎,進禦史、備方略。又轉吏科掌印,被授湖南鹽法長寶道,再署湖南按察使。光緒九年,黃河以北數省大旱,積五六年之久。又,直隸、山東大水,河患尤劇。慈禧、德宗召見群臣,共議國事。唯獨郭上呈端本,諫倡“三本治國”,以回天變。慈禧即稱“臣有唐宋直諫之風。”因功,其祖父郭靈秀賜贈承德郎,累贈中憲大夫;其父郭振寰封中憲大夫;其兄郭視矩賜中憲大夫;其外祖父張溥賜贈承德郎。 此外,郭從矩書畫造詣也在當時屬上乘,為一代名家,所作的《泛樓圖》名噪一時,可惜現在存於韓國。 再來認識一下郭寶清。郭寶清,字伯銘,郭從矩之子,晚清舉人。1905年留學日本,受同盟會影響,傾向民主革命。1911年歸國,在長治城內西街投資開設天豐當當鋪,置辦實業。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後,郭寶清投身政治舞台,任民國山西省政府秘書長,代理過省長。他的貢獻主要在文化方麵:一是針對當時軍閥混戰、教育落後的困難局麵,於上世紀30年代初聯合知名鄉紳賢達高洪、馬駿、連天祥、程如璧、常蘇民等在今郊區北寨創辦上黨聯立鄉村師範,並被推為名譽校長。他推介進步人士主持校務,培養山村小學教師,解決平民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上黨鄉村師範成立後,革命人士史紀言、王中青、趙樹理等紛紛任教,培養出孟憲德、師丕珍等一大批日後對長治有重要影響的學生。鄉村師範也成為山西犧盟會發展會員的有力據點和長治革命的搖籃。二是編纂《民國長治縣誌》,采用線裝裝訂,全書共10冊,出版於1933年,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記錄了民國時期長治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存史修誌,功德無量。 1937年,一代文化名流郭寶清因病逝世,上黨古城上千人為之送葬,民國政府和山西省政府送花圈、派車出殯敬挽。現有郭寶清長詩《題野史亭》存世。 據郭家後人講,古時郭家的房產、地產很多,藏書豐富,但這些書後來大都捐獻給了長治圖書館。今廟道巷以東,北至桃園,南到北石槽,東接壺口的一片區域都是郭家的地。郭寶清去世後葬於現今長治市市殯儀館一帶,後墓遭毀。民國年間,兵荒馬亂,郭氏一門加入共產黨八路軍、蔣係中央軍、閻係晉綏軍者都有。郭寶清後,郭家逐漸走向衰落。 如今,郭氏後裔散居於長治、西安、重慶、台灣等地。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