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四節 白岩寺

作者:石建旺字數:2484更新時間:2019-09-21 21:34:00
黎城縣有座白岩山,山上有座白岩寺。這座寺修建的年代可早了,據說在唐朝初年就建成了。 那時,為什麽會把修寺的地點選在黎城的白岩山呢?我們先來看看白岩山是什麽樣子吧! 白岩山原先不叫白岩山而叫赤岩山,溶洞稱為朱喙,老百姓叫赤口紅岩山。紅岩山的山脊從東陽關蜿蜒曲折逶迤而來,像一條巨大的蟒蛇,裸露在山頂的岩洞恰似巨蟒的一張血盆大口。登上山頂向南遠望:黎城盆地被四周群山合圍,群峰環翠。一座天然露天溶洞,橫亙峭壁,長約百米,中間闊盈丈餘,兩頭淺至尺許,高處二丈多,低處僅容身立,深深淺淺,凹凸而不規則。一方一方的摩崖石刻記載了白岩山的千年變遷。靠東的一方石刻是在永安元年的,這個石刻便是白岩山最早的開發記載。離岩底4尺的岩後依山開鑿石窟,還有一石洞,洞口寬僅能容身,石洞高闊各有丈餘,洞頂呈鬥形尖收,洞後正中及兩側洞壁,依壁雕有佛像五尊,高約4尺,相向而立,隻可惜佛頭全被鑿去。正中最大的一窟底部有石鼓石鑼。用石擊打其四周及底部便會發出鼓聲和鑼聲,回蕩山間。這樣看來,白岩山確實是一塊風水寶地。 唐代興盛時,天下大興寺廟,佛教文化在華夏興起。當時,唐都洛陽白馬寺的眾僧人受唐王之命,派往各地考察天下奇山異水,以作為建寺立廟的依據。有個叫惠柔的僧人,在上黨經過考察後選定了白岩山開國元勳尉遲敬德負責監工修建,這樣就有了白岩寺。一時香火旺盛,最輝煌時僧人數百,僧房百餘間,養有牲口80多頭,僧地數百畝,它伴隨李唐王朝而興盛了幾百年。洪武年間,白岩寺擴建,為一進三串院落,中院大佛殿的佛像高丈餘,殿內全部用懸塑四大名山,金碧輝煌。 白岩寺內的牡丹很有特色,還有一段離奇的民間傳說。說的是某年春末,白岩寺內牡丹怒放,河北武安縣令春遊降香至白岩寺借宿,傍晚在看花樓上獨飲的縣令不知不覺已經半醉了,低頭看著寺院中的牡丹,碗大花朵,酷似佳人笑臉,脈脈含情。看著看著,他已將杯中佳釀傾於牡丹池內。 回到武安後,縣令便久病不起,神情恍惚,時常感覺到豔妖纏身。於是他請求他的夫人受戒三日,為他到白岩寺牡丹前焚香招魂。夫人回來後,縣令已是深睡三日,他夢見朝思暮想的牡丹仙子麵帶羞色地對他說:“好一個多情之種,一麵之交,擾得奴家遠道探望,違規破律,真一個前世冤家。”說完作《芙蓉圖》一幅贈給了縣令,然後化作一縷清風離開了。 牡丹仙子在返回途中,因法力不夠,再加上這幾天接觸人氣的消耗,走到一座山下時,便覺體力不支,隻好化作一個農婦,搭了一個驢車返回寺裏。再說這位趕車人,眼見女子進入寺院去給他拿車錢,可是等了很久也沒見有人出來,於是他就進寺裏尋找。老方丈聽後,看了看已經蔫了三天的牡丹又重新盛開,若有所思地雙手合十念道:“阿彌陀佛!”然後取出銀子給了車夫。 白岩山上白岩寺始建於唐武德二年,中間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最後一次毀於抗日戰爭時期,現在黎縣已將此地開發成旅遊區。身處山中,感歎之餘,仿佛還能感受到當年白岩寺的宏偉氣勢,還能想象到那曾靈氣十足、堪稱一絕的白岩寺牡丹。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