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四章 濃墨重彩寫金魚——記嶺南派畫家葉秀炯

作者:劉戰英字數:2500更新時間:2019-09-21 22:38:28
結識陽江市籍嶺南派畫家葉秀炯先生已有三載,但晤麵的機緣僅有三次。可是,每次接觸都有不同的內容,也有不同的發現和驚喜。 我與葉秀炯先生首次相識在中國少林書畫研究院舉行的書畫藝術研討會。年逾花甲且身材單薄的葉秀炯先生談起現時的書畫景況感慨萬端:書畫是可視藝術,理應讓人們在觀賞中陶冶情操,衍拓胸臆,在獲得美的享受中感悟大千世界的恢宏與壯美。如要達到這一點,就要矢誌不渝地做到“筆墨當隨時代”,即通常說的深入生活,真實而典型地反映生活。可是如今在畫壇中充斥著宣泄個人情緒與張揚個人主觀自由幻想的、硬是叫觀眾看不懂的東西,這種藝術無疑是屬於空中樓閣,也是不會具有生命力的。葉秀炯先生秉耿不阿,坦誠不苟,表現其對傳統繪畫藝術執著的追求和期盼。 葉秀炯先生於山水、人物以及花鳥魚蟲無不深獵,但在相較中還是以畫金魚飲譽海內外。他畫的《金魚圖》榮獲1990年日本國際文化交流展覽特等獎,並為日本書畫院所收藏;他的金魚圖《樂在其中》被收入《中華古今名人墨寶》和《世界當代書畫家作品集》;他的一幅《九魚圖》被美國三藩市美洲中國圖書館收藏;在英國“BBV”國際命題繪畫比賽中,他的金魚圖《雅聚》在倫敦英聯邦大廈展出並被收藏;嶺南美術出版社專門出版了《葉秀炯中國畫(金魚)選輯》。葉秀炯在談到他所畫金魚的話題時說,他之所以成功的秘訣除了獨道的表現技法外,其根本所在是他畫的金魚彌漫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和現實生活的特征。如為畫界仰目的《聚金圖》,整個畫麵呈萬千條金魚競相朝著同一個中心匯聚,金光閃爍,輝煌奪目,一派盎然的生機。無論是從題目還是從畫麵象征看,使人會想象到“金”代表著祖國改革開放所出現的經濟發達和繁榮昌盛,“聚”昭示出黨在新時期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所產生的向心力。他說,國畫家隻有緊跟時代,才能達到老而不舊,閃爍出美好的具有生機的生命力。 我同葉秀炯先生後兩次晤麵都是在北京。一次是在北京舉辦的“廣州健力寶海日書畫研究會畫展”期間,一次是在北京當代美術館舉辦的“葉秀炯師生十人畫展”上。在這兩次畫展中,葉秀炯除了作為“保留節目”拿出了他的金魚畫作外,使人驚奇地發現,表現北國氣派、磅礴雄渾的大幅山水畫作竟出自葉秀炯的畫筆。葉秀炯先生為了拓寬自己的繪魚藝術創作天地,使自己的畫寓靈秀見沉雄,於纖細顯粗獷,不顧年邁體弱,從綠樹紅花的南國抵達千裏冰封的滿洲裏、海拉爾、北極村和大興安嶺原始森林,怒號的朔風,雄渾的林莽,都變成了他感情的寫生素材,充實了他藝術的風骨。 次年,他又邀兩位同好,直抵西北邊陲的天山腳下和戈壁大漠,所到之處無不激昂起陽剛之情,可謂“為嫌詩少幽燕氣,故向冰天躍馬行”。難怪他的山水畫新作,既有一種力拔山兮的壯觀,又有一種易水蕭蕭的豪情,還有一種一草一樹的精細,剛中寓柔,柔中寓剛,相得益彰。 “畫家離不開時代,時代需要情有獨鍾的畫家”。榮獲“世界銅獎藝術家”褒獎的嶺南派畫家葉秀炯將一往情深地追蹤時代,為弘揚祖國傳統的國畫藝術做不懈的求索和努力。 1996.10.6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