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二十三章 “水果之王”的“秘密”——西瓜瓤與吸水樹脂

作者:董淑亮字數:2682更新時間:2019-09-21 23:10:23
小問號 “看綠的,吃紅的,吐黑的”,說的就是西瓜。在夏天的田野裏,一根根綠色的藤蔓上係著滾圓滾圓的青皮西瓜,像一顆顆巨大的翡翠,令人眼饞呢。顧名思義,西瓜並非源於中國,它的老家在非洲,原是一種野生的葫蘆科植物。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開始培植,後來漸漸從地中海沿岸傳到北歐,而後乘著商船南下來到了中東、印度等地區。大約是四五世紀前後,它由西域傳入我國,所以稱它為“西瓜”。現在,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它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和多種維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有著“水果之王”的美譽。受西瓜瓤啟發,人類發明了一種高吸水樹脂材料。想一想,這種發明的機理是什麽?有什麽作用? 我國在元、明間的《日用本草》、《食療本草》等古籍中,就已經有了“西瓜”這個名字的記載。當然,追溯它落戶中國的曆史,應該遠在五代,隻是那時稱它是“寒瓜”。西瓜品種很多,古代就根據皮色把它分為青、綠兩種,瓜瓤也有紅、白等品種之分,種子有黃、紅、黑、白色等品係,現在西瓜的品種就更多了。 西瓜的果皮、果肉、種子都可食用、藥用,是一種很受大眾歡迎的水果。它的瓜瓤結構非常特殊,含水量遠遠超過一般的水果。這是我們司空見慣的秘密。可是材料專家畢竟與我們不同,他們在研究西瓜的瓜瓤後,發明了一種仿西瓜瓤的高吸水樹脂,又稱超高吸水聚合物,或超級吸水劑,是近年來國內外開發的一種新型材料。這種高吸水樹脂與傳統的吸水性材料不同,既不溶於水,也不溶於有機溶劑,而且與水接觸後能在很短時間內溶脹,可以在幾秒內吸收超過自身重量的幾百至幾千倍的水分,最後迅速生成凝膠。這種高級吸水樹脂保水性特別強,可以反複使用,即使在受熱、加壓等條件下也不易失水,在光、熱、酸堿的影響下它的吸水性能仍然很穩定。 高吸水樹脂是一種高分子材料,作用巨大,應用領域廣泛,發展前景廣闊:在沙漠幹旱地區的農林業中,利用它製成的蓄水材料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在醫藥行業,可以用來製作紙尿布、紙巾等吸水產品;在石油化工行業,能夠用於油水分離,進而回收廢油;在輕工行業,人們用它製作保鮮材料,既吸收食物中有害物質,又能調節環境溫度,並發揮對蔬菜、水果的保鮮作用;在奶製品生產行業中,人們用它來提高固體含量…… 人類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不僅要嚐西瓜的甘甜美味,而且要根據瓜瓤的特殊構造來發明高級吸水樹脂材料。這正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最大區別:既能享受生活,又善於開拓創造! “小檔案” 據推測,西瓜還有另一條傳入中國的路線,即不一定完全是由西域傳入,還有可能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當年,漢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海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甌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六甲海峽,到達斯裏蘭卡……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在漢代,阿拉伯人已經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風的秘密,能夠東西穿航印度洋。這樣,斯裏蘭卡和南洋群島就成了中國和非洲交通的中轉站,非洲的西瓜也就完全能夠經過斯裏蘭卡或南洋群島再傳入中國。廣西和江蘇等沿海地區漢墓出土的西瓜籽,也可以佐證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史實。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