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章 雞足山中(2/5)

作者:熊召政字數:20082更新時間:2019-09-21 23:22:52

    當我順著這條窄窄的山路繼續前行時,水聲漸遠,我忽然聽到另一種聲音;低低的,長長的,猶如悄聲慢唱。這聲音有點淒惻,又具有某種誘惑。越往前走,這聲音越是明朗,連夾雜其中的更低的木魚聲我也聽到了。這是和尚們的頌經聲。終於,我看到了林子那邊一座寺院的紅牆以及烏黑的飛簷了。

    二 祝聖寺懷古

    這是祝聖寺。

    上山之前,我已研究過有關雞足山的典籍。祝聖寺原名缽盂庵,建築在滿月峰之側的缽盂峰下。是明代嘉靖年間一位姓陳的居士創建的。在雞足山中,缽盂庵算不上有名的寺院,現在,由它而改建的祝聖寺,倒成了山中最具規模的大廟了。

    這一改建工作,是由虛雲和尚完成的。

    關於虛雲和尚的生平,我已在另外的文章裏談過,在這裏,隻談談他與雞足山的因緣。

    1902年,已經63歲的虛雲和尚,在朝拜了峨嵋山後,又過曬經關、火燃山,至會理州入雲南省界,過永北縣,渡金沙江來到雞足山。這是虛雲和尚第二次來雞足山。第一次是他50歲時,他入山朝拜迦葉菩薩的遺跡。當時山上各寺廟的和尚們,均是子孫相襲,僧俗不分,像虛雲這樣的外地和尚來,根本不許掛單。虛雲深感山中僧規的墮落,發願要重振雞足山的佛教,但他知道當時機緣未熟,隻能愴然離開。這次二度重來,他先往雞足山中各處寺廟進香。這些寺廟仍同當年一樣,不許他掛單,他隻能和同行的戒塵和尚露宿在荒坡野樹下。盡管如此,雞足山的僧人仍怕這個外來的和尚名高蓋主,不準他在山上居住。他隻得帶著戒塵,涕淚下山到了昆明。在福興寺閉關一年。到了1904年春,因歸化寺和尚契敏等人的懇請,虛雲出關,先在歸化寺講《圓覺經》,《四十二章經》,皈依者三千多人。爾後又應夢佛上人的邀請到筇竹寺講《楞嚴經》。一時間,虛雲在昆明的聲名大震。時任大理府提督的張鬆林和李福興,率一幫官紳,專程來昆明把虛雲迎至大理府的三塔崇聖寺,請講《法華經》,皈依者又數千人。李提督盛情挽留虛雲就住崇聖寺。虛雲說:“我不住城市,我早就發願要在雞足山掛單,但山上的子孫不許。今諸位護法,若能為我在雞足山圈一片地,我願在那裏開單接眾,以挽救滇中僧眾,恢複迦葉的道場,此老納所願也。”李提督稱善,著令賓川縣知縣辦理。由於官方的支持,虛雲回到了雞足山。他並不想住進那些現成的有僧人住持的寺院,而是找了一個已經 坍塌的破院來安身,這破院便是缽盂庵。

    缽盂庵自嘉慶後,已無人住。虛雲駐錫於此,發覺缽盂庵香火不旺的原因,是因其大門外的右方有一尊白虎樣的巨石蹲跪在那裏,導致佛位不安。他決定斫碎巨石,在那裏鑿一個放生池,化解白虎之不祥。於是請來石匠斫石,誰知斫了幾天,巨石連個裂痕也沒有。遂將巨石周圍的壅土剝去,才發現這是一塊無根的巨石,高九尺四寸,寬七尺六寸。頂平可結跏趺坐。虛雲又招來百餘名山民,讓他們把巨石往左移二十八丈。山民們拚力幹了三天,這巨石動也不動。山民們感到勞而無功,於是一哄而散。虛雲心知這塊巨石不移,缽盂庵的改建便不會成功。於是他禱之伽藍,諷頌佛咒,率領追隨他的十餘位僧人,居然把那塊巨石移到了原定的位置。

    這件事在雞足山造成了不小的轟動,遠近百姓都趕來看這一奇跡,無不驚為神助。好事者題為“雲移石”,士大夫題詠甚多,虛雲自已亦寫了兩首詩:

    嵯峨怪石覓奇蹤,苔蘚猶存太古封,

    天未補完留待我,雲看變化欲從龍;

    移山敢笑愚公拙,聽法疑曾虎阜逢,

    自從八風吹不動,淩霄長伴兩三鬆。

    缽盂峰擁梵王宮,金色頭陀舊有蹤,

    訪道敢辭來萬裏,入山今已度千重;

    年深嶺石痕留蘚,月朗池魚影戲鬆,

    俯瞰九州塵外物,天風吹送數聲鍾!

    巨石既移,虛雲在雞足山也就立住了腳。此後,他又經行萬裏,為重修缽盂庵募集經費。他走騰衝,經畹町到緬甸之仰光,又渡海至檳榔嶼,再至台灣、日本,又由大阪乘船到上海。這一路行來,已是一年有餘,其間募得銀兩,陸續匯寄到雞足山,由留在山中的戒塵督修缽盂庵。等到虛雲到上海時,新修的缽盂庵已經落成,並由虛雲更名為迎祥寺。新寺氣勢恢宏,成為山中最為壯麗的禪刹。此時,雖是光緒皇帝當朝,卻是慈禧太後權傾朝野之時,而虛雲的大名,也是轟動京師。肅親王善耆以及庚子之亂時隨鑾的一幫王公大臣,都聯請虛雲晉京護法說戒。虛雲到北京住了幾個月,又由肅親王發起,總管內務大臣將請頒《藏經》給雞足山的一紙奏折呈給了光緒皇帝。光緒三十二年六月六日,皇帝準奏:雲南雞足山缽盂峰迎祥寺加贈護國祝聖禪寺,欽賜《龍藏》,鑾駕全副。封賜住持虛雲,佛慈洪法大師之號。

    這就是缽盂庵變成祝聖寺的由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