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章 嶽陽樓雜談(1/2)

作者:熊召政字數:5504更新時間:2019-09-21 23:22:53

    一

    築建在武昌蛇山上的黃鶴樓,巍巍峨峨,俯瞰浩蕩的長江,以及武漢的百萬樓台,的確有一點“飛揚跋扈為誰雄”的氣勢。與之比較,眼前這座眺望洞庭湖的嶽陽樓,顯得過於局促。

    以洞庭湖為界,湖之北為湖北省,湖之南為湖南省,兩省都屬楚地,都是誕生瑰麗神奇的楚文化的搖籃。在文化精神中有許多相同之處,譬如尚武、尚奇,仕人多練達,文人多狂狷。由於地理行政的自然分割,兩省民風又都從楚文化中衍生出自己的脈係。湖北多豪客,好爭鬥,故有“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的稱譽;而湖南人好奇、好訟,整體的榮譽感較之湖北要強,故產生了曾國藩一手創建的“湘軍”。

    湖北的黃鶴樓,湖南的嶽陽樓,也是兩種文化的立體表現。黃鶴樓峭拔獨立,豪氣幹雲;而嶽陽樓則大有儒骨數根,越老越硬的況味,與人們熟悉的瀟湘夜雨的清曠之境很是吻合。

    現代的中國人,隻要念過初中的,大概就沒有誰不知道嶽陽樓的了。這是因為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中學的課文。在漫漫曆史長河中,這篇文章的價值應該超過了嶽陽樓本身。正是這樣,所以,眼前的這座兩層的木架簷樓,向外投射的,都是中國人文精神的嚴肅性。

    近年來,傳統與現代的這對矛盾常常讓我困擾,從國計民生考慮,迎合世界的現代潮流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從民族的文化特質著想,維係傳統又符合國民的心理需要。每當我漫步在深圳、海口等開放城市,既為那裏欣欣向榮的繁華而激動,又為那裏傳統文化的變態或流失而痛苦。我深知現代城市是傳統文化的毀滅者。

    傳統是靠家族來延續的,沒有家族就沒有傳統,沒有傳統就沒有民族。

    家族世世代代住在一起,有家族的墓園,有家族先人的故事。有幾代人居住的老屋,有祖輩傳下來的幾冊舊書,幾件老式的家具??????你看著這些,沉入對祖輩的緬想,你從綿長的曆史上感到自身的位置和應該承擔的責任。於是,憂患意識產生了,道義產生了,愛產生了,恨產生了。西方重理,東方重情,但維護傳統,於情於理都是符合的。

    正是懷著這麽一種感情,我驅車來遊嶽陽樓。嶽陽樓是一麵曆史,曆史本身是一部任何人也抹殺不了的傳統。

    二

    樓下大廳巨幅的木刻中堂,刻的即是範仲淹那篇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儒家做人的品質。範仲淹寫此文章正是出於他的儒家襟抱。有趣的是,範仲淹一生從未到過洞庭湖。竟然把洞庭湖寫得如此逼真。我經常對朋友們說:自然即道,人為為偽。這與古人所說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同一個道理。範公的文章,雖然沒有脫“文以載道”的窠臼,但的確不是生硬的說教。在這篇文章中,他的情感官能、思維和意欲與蒼茫渾闊的洞庭湖融為了一體。正所謂丈夫氣魄、雲水胸懷。

    接前麵的話說,範公從未到過洞庭湖卻把它寫得活靈活現。這是一種奇特的美學現象。所謂“神遊”是也。古人雲: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這是博覽群書的結果。同樣,秀才不出屋,能遊天下景。我就經常獨坐書房,作這種免費的精神旅遊。這樣的旅遊,實際上是把他已獲得的各種相關的體驗作用於欣賞的對象。範公沒有遊過洞庭湖,但他肯定遊過其他一些大湖。他筆下的湖景是一種類推。當然,這種類推的功夫,顯示出天才與庸才的差別。

    時代發展的潮流、速度、梯度,決定了每一個人在曆史給定時間的位置。曆史給矛範仲淹的位置,是一位悲劇意識頗濃的貶官。範仲淹是倡導改革的,在素有保守傳統的中國,改革者當貶官也就理所當然了。所以,當同為貶官的滕子京請他寫一篇《嶽陽樓記》時,他欣然應命,留下一篇千古佳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