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章 整頓吏治痛懲貪官(18)(1/4)

作者:周遠廉字數:9818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03

    和、劉墉、諾穆親三位欽差大臣及原劾者禦史錢灃,於四月四日離京前往濟南。“和陰袒國泰”,“怵灃”,錢灃堅持秉公辦案的立場,不畏其之恐嚇。和便另施詭計,當他們到達濟南時,國泰已早知查倉盤庫之信,急忙向商人勒借銀兩,存放庫中,湊足了庫銀數量。像曆城縣,本來虧空銀四萬兩,現在便以商銀補充,暫時掩蓋了虧空之情。和一行到達曆城後,就盤查倉庫。“和令抽視銀數十封,即起還行館”,實即表示盤查已畢,沒有虧空。錢灃細心觀察,發現取出驗證之銀,每錠的數量多少不等,“銀色不對”,而帑銀卻一律是五十兩為一錠,心知有詐,立即建議將庫封存。回館之後,錢灃了解到借商銀充庫之情,便遣人宣告於眾,如被借銀存於庫中的商人,不將銀呈官報明請求歸還,則將盡沒其銀。第二天,三位欽差大臣和錢灃一行,再到銀庫,打開庫門,查驗銀色和數量,確與帑銀不符,各商人紛紛奏呈被借之故,將銀領還,“庫為之空”,一下子就使曆城縣虧空帑銀四萬兩之弊,顯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和此時也毫無辦法,隻好據實向帝奏報。曆城縣虧銀之弊的查清,固與錢灃之正直、多智有關,但也得力於劉墉的支持。劉墉“持正,以國泰虐其鄉,右灃”。如無劉墉的支持,和完全可以駁回錢灃封庫以備再查的要求,以驗銀無弊而上報,此案就很難破獲了。《清高宗實錄》卷1154,頁20;《清史稿》卷319,《和傳》,卷322,《錢灃傳》。

    四月十三日,和等奏稱:先將曆城縣庫盤查,查出該縣知縣郭德平虧空銀四萬兩,“有挪移掩飾之弊”。“並詢問國泰任意婪索各屬員盈千累萬各款跡,亦俱承認”,俱係調任漳州府前任濟南府知府馮埏經手,從前係呂爾昌經手。“於易簡身任藩司,一任縣庫虧空,扶同弊混,甚至見巡撫時長跪回話,卑鄙無恥。其餘案內款跡,現在徹底嚴究”。③《清高宗實錄》卷1154,頁15、16,17、19.

    和等又奏稱:四月初八日到省,詢問於易簡。於稱國泰聞欽差前來之信,就讓曆城縣知縣郭德平向濟南府知府馮埏府庫要去銀四萬兩,“挪移掩飾”。按察使梁肯堂說:“國泰勒派屬員銀兩,俱係馮埏經手。”馮埏、郭德平供認此情,馮並“呈出各府州縣幫費清單”,“國泰勒派通省屬員,婪索銀八萬兩。”複令於易簡等人“當麵質證國泰,據伊供認前情不諱”。③。

    乾隆帝覽折後十分憤怒,於四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連下四道諭旨,督辦此案。這四道上諭講了五個問題。其一,將國泰等革職拿問。諭旨說:“國泰身任巡撫,竟敢明目張膽,逼勒派累,任意婪索,通省官員俯首聽從”。今據馮埏呈首幫費清單,止係其任內經手之事,從前呂爾昌任內如何勒派之處,著和嚴行訊問國泰,務令逐一供出,“此案國泰自應按律定擬斬候”。於易簡專管錢糧,乃於曆城縣庫聽其虧空,“扶同弊混”,又向國泰長跪回話,“實屬卑鄙”,著予嚴究,並命和於五月押帶國泰、於易簡到京,候帝親訊。國泰、於易簡、呂爾昌、馮埏、郭德平均著革職拿問。其二,盤查東平三州縣。錢灃指名參劾的虧空之縣,有曆城、東平、益都、章邱四州縣,今曆城既經查出,其餘三州縣著劉墉一律查辦,務使水落石出。其三,限期彌補,不興大獄。山東虧空,“人數眾多”,雖與甘肅上下通同一氣公然冒賑殃民者有所區別,但與直隸州縣因辦公差而有所短缺者也不同,如果各州縣官員自知畏法,不以帑銀為結歡上司之資,“何以致有虧空”?“今朕格外施恩,不欲複興大獄,然不可不徹底詳查,予以限期,令其上緊彌補”,若不抵補,即從重懲治。其四,追查泄密。國泰為何“聞有欽差過境,恐有盤查”?必有人與其送信,著將於初四日出京前往濟南的國泰之家人套兒嚴切訊問。其五,查抄犯員家產,將巡撫國泰、布政使於易簡之任所及原籍貲財一並查抄。《清高宗實錄》卷1154,頁15、16、17、18、19、20、21、22、23.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