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3章 林爽文起兵反清乾隆帝遣軍征剿(2)(1/5)

作者:周遠廉字數:14818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36

    乾隆帝把盡快削平會黨的希望寄托於常青身上,給其提供了很多優越條件。四月初四日他接連下達三道重要諭旨,講了四個問題。其一,授常青為將軍,以福州將軍恒瑞、福建陸路提督藍元枚(由江南提督調任)為參讚,“俾事權歸一,軍威益振,以期迅奏蕩平,綏靖海疆”。其二,嚴肅軍紀,誅戮逃將。海壇總兵郝狀猷統兵三千餘名,係“派往南路剿捕大員”,收複鳳山縣城後,理應一麵派兵,設卡防守,一麵親率將弁,征剿敵軍,“乃安坐營盤”,既不能先事防禦,又當聞聽參將瑚圖裏被敵攔截之時,不即親督弁兵前往接應,奮勇衝殺,反而畏敵退避,潛回郡城,官兵紛紛潰散,致使鳳山縣城又複失陷。“似此畏怯偷生之員,若不明正典刑,其何以肅戎行而昭軍紀!”著常青將郝狀猷在台灣郡城眾將弁之前正法。參將瑚圖裏身係滿洲,前當會黨攻打鳳山時,所統兵丁即為敵軍衝散,本人倉皇騎馬遁回府城,已有應得之罪,此次又畏懼敵勢,潛行逃避,罪責難逃,著常青將其正法示眾。其三,處治黃、任。黃仕簡、任承恩貽誤緊要軍務,“均應按律即行正法”。但念黃年老有病,任承恩又係總兵任舉之子,任舉於金川用兵時陣亡,其長子又以救火得傷身亡,無有子嗣,任承恩亦無子,若將任承恩正法,則臨陣捐軀的任舉竟至絕嗣,二人均可免其一死,將黃仕簡所襲一等公爵革去,令其長孫黃嘉謨承襲。其四,增派援兵。台灣現有援兵一萬三千餘名,常青又飛谘添調閩、粵、浙兵七千名。李侍堯等已調廣東潮州、碣石二鎮兵四千名。因浙兵“向來柔懦”,著停調,改派福建駐防滿兵一千,代替浙兵,由福州將軍恒瑞率領赴台。福建續調的二千名兵士,著藍元枚統領。一共增派援兵七千名。

    在此前後,乾隆帝又連續下諭,指授用兵方略,勉勵將弁奮戰。他在三月二十七日降旨:若必待粵兵至台,始行進剿,則“竟須至五月,豈不曠日持久”。著常青將台灣現有之兵,“擇其精壯者,親身帶至大裏賊巢,痛加殲戮,將首犯林爽文擒獲,其餘附從,自紛紛瓦解,固屬甚善”。若台灣之兵“實不可恃,必須接濟”,則待粵兵到後再進攻。四月初一日,他又降諭給軍機大臣,強調集中兵力征剿。他說:康熙年間進剿朱一貴,不及一月即成功,“蓋由大兵會合一路,由廈門進攻,聲威壯盛,賊匪望風膽落,故能一舉殲滅”。此次黃仕簡、任承恩係分路渡台,其餘將弁又各由別途陸續起行,“已覺兵勢稍分”。二人赴台後,理應會合,“厚集兵力,直搗賊巢,將首惡縛擒,餘黨自必瓦解”,乃二將僅派撥各將“零星打仗,四處堵禦,以致賊匪從而生心,得由山徑繞道蔓延,各處嘯聚,官兵轉為所牽製,兵分而力見單”,幸而敵軍未施巧計,否則“豈不又蹈木果木之覆轍耶”?“著常青抵台灣後,即將各路官兵調集,會合一處”,“以期兵威壯盛,士氣振奮,專力全赴賊巢搜剿,斷不可又蹈黃仕簡、任承恩故轍,輕分兵力,觀望遲延,俾賊匪得以四散牽製,蕆事致稽時日也”。

    過了兩天,四月初三日,因李侍堯奏林爽文於家鄉“掘壕放水,多築土牆,安設炮位”,他又降旨:“賊黨盤踞穴巢,以圖並力固守,看其光景,別無他圖竄匿之計,轉可聚而殲戮,其事尚屬易辦”。但恐大兵雲集,四路圍攻,敵軍計窮力蹙,竄入內山,致稽緩時日,著常青抵台後,“即將各路官兵調集,會合一處,揀派精銳,親行帶領”,直赴敵巢,“奮力圍剿,務將首惡林爽文一鼓擒獲,餘黨殲除淨盡”;至於堵其後路,不使竄入內山,則責令柴大紀戴罪立功,“專力堵禦”。若其能拿獲首犯,不使餘黨一名漏網,則可宥其前罪,並錄其功,否則惟柴是問。不久,因常青奏請遣派曾經參加過戰爭的侍衛、章京前往帶兵進剿,他於四月十三日下諭,派烏什哈達等八員即日起程,星馳前往。

    四月二十日,閩浙總督李侍堯之折到京。李侍堯奏稱:鳳山再失之後,“賊匪益肆滋擾,府城現添雇鄉勇萬餘人。又彰化縣屬,僅存鹿仔港一處尚在固守,各村老幼男婦來避匿者不下萬餘入,無處得食。經該道府等請撥銀十萬兩,米十萬石,接濟賑恤。臣以鄉勇本義民所雇,固屬急公向義,實亦自衛身家,避難民婦應於剿匪事竣,量為安插撫恤,是以概行議駁。”素以幹練著稱的李侍堯,這次卻犯了一個特大錯誤。如果真的實行這一辦法,必將驅使數以萬計的難民投入林爽文軍中,嚴重削弱官兵的實力,使地方更加混亂。乾隆帝讀過此折,立即下諭,斥責李之謬誤。他說:李侍堯在廈門一帶籌辦照料,“當以催兵徐渡,接濟軍儲糧餉為要,餘可徐論”。乃李惟慮多用錢糧,恐事竣後難於報銷,止將常青谘取銀十萬兩解往,而對該道府呈請之銀十萬兩、米十萬石概行議駁,“所見甚屬錯謬”。著李侍堯即將此銀、米“速行照數運往,以備接濟”,並著常青就近酌量將多餘兵糧,“散給貧民,務使不致逃散,方為妥協。不然,非去而從賊,即窮極搶奪,皆足僨事。況鄉勇義民既為國家禦賊,兼可衛其資產,是以為我出力,今既日久賠墊,既有陣傷亡故,又不能保其所有,亦必逃散從賊,兵丁弁備尚難望其枵腹從事,而況此眾民乎!”“前據常青奏稱,賊匪將所掠糧米,廣為散給,要結人心,以致日積月眾。豈閱時未久,該督遽至忘懷耶!著傳旨嚴行申飭”。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