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7章 詩、書、文、語兼長文武雙全(2)(1/3)

作者:周遠廉字數:7792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38

    “上聖學高深,才思敏贍,為古今所未有。禦製詩文如神龍行空,瞬息萬裏。平伊犁所撰告成太學碑文,屬章不過五刻,成數千言,讀者想見神動天隨光景,真天下之奇作也。尋常碑記之內,亦有命汪文端(汪由敦)具草者,文端以屬餘。餘悉意結構,既成,文端又斟酌盡善,及進呈,禦筆刪改,往往有十數語隻用一二語易之,轉覺爽勁者,非親見斧削之跡,不知聖學之真不可及也。”

    “……或作書,或作畫,而詩尤為常課,日必數首,皆用殊筆作草,令內監持出,付軍機大臣之有文學者,用折紙楷書之,謂之詩片。遇有引用故事,而禦筆令注之者,則諸大臣歸遍翻書籍,或數日始得,有終不得者,上亦弗怪也。……餘直軍機時,見詩片乃汪文端、劉文正(劉統勳)所書,其後劉文定(劉綸)繼之。由詩片抄入詩本,則內監之職。迨於文襄(於敏中)供奉,並詩本亦手自繕寫矣。禦製詩每歲成一本,高寸許。”

    原禮親王昭?亦於《嘯亭雜錄》(卷一)中頌揚乾隆帝寫詩之多學識之博說:純廟天縱聰慧,覽讀淵博。……每一詩出,令儒臣注釋,不得原委者,許歸家涉獵,然多有翻擷萬卷莫能解者,然後上舉其出處,以搏一笑,諸臣莫不佩服。”他還極力稱讚帝之賞鑒之精及重視珍笈說:“純廟賞鑒書畫最精,嚐獲宋刻《後漢書》及《九家杜注》,心甚愛惜,命畫苑寫禦容於其上。《嶽氏五經》,特建五經萃室以貯之。又覓馬和之《國風圖》,曆數十年始全獲,藏於學詩樓。”

    第二節集書編書又毀書誅戮無辜文人。

    一、《四庫全書》的主持人 。

    乾隆皇帝學識淵博,詩文兼長,著作等身,因而深知學術、文化的重要,親自主持、推動編纂了許多大型書籍,其中尤以聞名中外的《四庫全書》巨型叢書,更為珍貴。

    《四庫全書》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它將古代的重要典籍全文抄錄,按經、史、子、集四部四十四類編排,共收圖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多達七萬九千三百零九卷,計三萬六千冊。此書從乾隆三十八年正式開設四庫館起,到四十七年正月,曆時九年餘,才編纂完畢,後又檢查書籍內容,校錯補漏和繕寫複本,直到乾隆五十八年才算最後結束,足足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四庫全書》於乾隆四十七年正月繕寫完第一部,後又繕寫六部及副本一部,正本七部分藏於北京皇宮中之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沈陽文溯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副本存北京翰林院。後來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的兩部正本毀於太平天國戰爭時期,圓明園文源閣正本和翰林院副本毀於八國聯軍之役。原藏於避暑山莊文津閣者最為完整,現藏北京圖書館。

    乾隆帝對四庫全書的編纂,做了大量事情,起了很大的作用,是此書的總主持人。此書是他親自倡議並諭令編纂的。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他專門下達了“命中外搜輯古今群書”之諭:

    “朕稽古右文,聿資治理,幾餘典學,日有孜孜,因思策府縹緗,載籍極博,其钜者羽翼經訓,垂範方來,固足稱千秋法鑒,即在識小之徒,專門撰述,細及名物象數,兼綜條貫,各自成家,亦莫不有所發明,可為遊藝養心之一助,是以禦極之初,即詔中外搜訪遺書,並命儒臣校勘十三經、二十一史,遍布黌宮,嘉惠後學,複開館纂修綱目三編、通鑒輯覽及三通諸書,凡藝林承學之士,所當戶誦家弦者,既已薈萃略備。第念讀書固在得其要領,而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惟搜羅益廣,則研討愈精,如康熙年間所修圖書集成全部,兼收並錄,極方策之大觀,引用諸編,率屬因類取裁,勢不能悉載全文,使閱者沿流溯源,一一征其來處。今內府藏書插架,不為不富,然古(往)今來著作之手,無慮數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時采集,匯送京師,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其令直省督撫會同學政等,通飭所屬,加意購訪,除坊肆所售舉業時文,及民間無用之族譜、尺牘、屏障、壽言等類,又其人本無實學,不過嫁名馳騖,編刻酬唱詩文,瑣碎無當者,均無庸采取外,其曆代流傳舊書,內有闡明性學治法關係世道人心者,自當首先購覓。至若發揮傳注,考核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俾實用者,亦應備為甄擇。又如曆代名人,洎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詩文專集,及近時沉潛經史,原本風雅,如顧棟高、陳祖範、任啟運、沈德等,亦各著成編,並非剿說卮言可比,均應概行查明,在坊肆者或量為給價,家藏者或官為裝印,其有未經鐫刻隻係抄本存留者,不妨繕錄副本,仍將原書給還,並嚴飭所屬,一切善為經理,毋使吏胥借端滋擾。但各省搜輯之書,卷秩必多,若不加以鑒別,悉令呈送,煩複皆所不免,著該督撫等先將各書敘列目錄,注係某朝某人所著,書中要旨何在,簡明開載,具折奏聞。候匯齊後,令廷臣檢核,有堪備閱者,再開單行知取進,庶幾副在石渠,用儲乙覽,從此四庫七略,益昭美備,稱朕意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