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1 《擊壤歌》唱出五千年前的中國管理往事(2/2)

作者:段俊平字數:5904更新時間:2019-09-22 09:06:16

    堯帝的《擊壤歌》被老子智慧地總結為“無為而治”,為中國人指明了一條最根本的管理道路。在競爭得你死我活、硝煙彌漫的商場上,管理者最好的做法就是回歸自我,保持人格獨立,明白一切都在不停地轉化,最自然、最樸素的管理方式也許就是最長久的方法。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就是運用堯帝和老子“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管理企業而獲得成功的。當有人問鬆下“你的經營秘訣是什麽”時,他強調:“我並沒有什麽秘訣,我經營的唯一方法是經常順應自然的法則去做事。”鬆下這裏所說的自然的法則其實就是老子“無為而治”的另一種表述。GE前掌門人傑克·韋爾奇也認為,成功的企業家就是做到“無為而治”的企業家。他在《勝者為王》這本書中指出,領導走到一旁,充分放手,進行觀望的企業家是最好的企業家。

    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走了,但蘋果的市值一直平穩,經營有條不紊,新產品的上市和研發不受任何影響。人們在談論喬布斯時,大都讚美其卓越的創新力和天分,而忽略了他本人離開企業後,雖然企業受一些影響,但隻是微乎其微的影響這種無為的管理境界。

    在當今之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已步入老年,其治理下的企業帝國是否能順利地接班和繼續發展下去,其實不單單取決於第二代的能力和敬業精神,而是取決於第一代企業家是否為企業的基業長青構建了“無為而治”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企業不可能靠一個人來發展,企業發展是靠傳承和管理的慣性的。我們不能否認,近100年中國學習運用的更多是西方式管理,對中國傳統的國學智慧反思和整理得非常之少。中國的傳統管理,往往被作為封建中國落後的罪魁禍首加以批判,作為孔孟之道遭到粗暴的傷害。古代帝王的治國之道被看作封建統治階級愚弄人民的手段而被鄙棄,近代曾經輝煌的儒商被看作一個曆史悲劇而塵封,一批又一批的政府官員與企業領導出國學習,回來便都大刀闊斧地根據西方模式和經驗進行改革,對於自己的老祖宗不屑一顧。現在,許多問題正在慢慢顯露,經濟發展中忽視了人的存在,盲目追求冰冷的GDP和經濟效益數字,自然環境淪為犧牲品,社會中不均衡的發展矛盾日益突出,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同時人們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機,幸福感越來越低。中國企業普遍壽命短也是近年來被普遍關注的現實,有關資料顯示,中國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僅為2.5年,不及發達國家的1/4,全國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家企業倒閉。這固然有多方麵的原因,但是沒有找到適合中國特色的管理經驗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以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狀況來看,盲目推行西方管理經驗必然是不明智的。我們全然不顧老祖宗留下的管理智慧,而一味地去盲目照搬西方的管理方式,如此舍本逐末,必然會造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關係緊張,必然會對自然環境造成汙染。我們中國的現代化一定要在學習西方的同時,重視自己的國學遺產,因為中國的管理智慧博大精深。

    堯帝的《擊壤歌》,讓我們看到了管理的最終目的和管理的最高境界。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中如何由躁轉靜,從最根本的地方開始思考生命,用管理生命的態度來管理政府和企業,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自動自發和幸福的生活是中國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我們要從古代智慧中感悟管理哲學的意義,以此來引領現代文明的方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