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8 開國功臣文仲的悲劇源於不懂“企業文化”(1/2)

作者:段俊平字數:3756更新時間:2019-09-22 09:06:18

    中外專家給企業文化下的定義很多,但無論怎麽定義,企業文化也脫離不了習慣和氛圍這類關鍵詞。企業文化的實質其實就是一群人長時間聚在同一個組織內,由於環境、經曆、行為、感覺和思維的共同性,形成了共同的習慣和氛圍,從而達成了共同的核心價值、彼此的共同理解以及共同的意義。所以,習慣和氛圍是企業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如果長時間未能把優秀的習慣植入組織內,即使找幾個專家總結出非常優秀的企業文化體係,那也隻能是寫在書上、掛在牆上的教條而已,對組織的影響力很有限。企業文化猶如空氣一樣,是不會讓人看見的,但會無時不刻地環繞在組織中間。要想讓員工真正了解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絕不是讓員工看文化手冊或背刻板的企業精神。企業核心價值觀所能達到的企業文化一定要讓員工“悟到”,而不僅僅是讓員工“知道”。

    在企業中,企業家通常最喜歡那些不用言傳隻要意會就能領會自己意圖的員工,而且這類員工的辦事風格往往完全與這個企業家的風格相同。這類員工基本上是在這個企業多年,深深理解這個企業及這個企業的管理者的思維和行為風格,並且深知企業文化的老員工。你讓他們總結公司的文化時,他不一定能很完整地把企業文化手冊中的文化理念背出來,但能說出這個企業與其他企業及這個企業的老板與其他企業的老板的差異性。比如這個企業和企業的老板比較務實,那對於務虛的以及隻注重表麵現象的員工來說就沒有多少市場,久而久之,員工就會形成靠務實和苦幹及結果說話的工作作風。這種辦事習慣和氛圍隻有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感悟才能理解。因為在幹事的過程中,也許務實的不會被很快認可,務虛的往往說得比務實的好,可能會造成幹事的務實的人暫時不被理解,反而務虛的得到表揚,但如果這個企業和這個企業家很務實,那到最後還是務實和苦幹的員工得到認可,務虛和隻會表現的員工卻被辭掉。目睹了一個個這樣事例的悟性較高的老員工就會不自覺地改變自己的做事風格,沒有任何僥幸偷懶的想法,這就是把公司文化悟到了,而隻“知道”公司文化而沒“悟到”的新員工和缺乏悟性的老員工,就會因為沒有把握企業文化的真諦而犯務虛的毛病,最後在公司得不到認可。

    在一個組織中,為了這個組織的長久發展,領導者往往會把自己的管理主張和觀點隱瞞起來,也會委曲求全地做一些與自身觀念相違背的事情。這可以說是一種“韜光養晦”。韜光養晦是一個領導者必備的品格。曆史上那些為君王打下江山的功勳卓著的開國大臣為什麽不是被開國君王規勸告老還鄉,就是被找一個理由殺掉。雖然理由很多,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大臣雖然跟隨這個君王很久,卻隻知道這個君王的辦事風格和個人性格特點,而沒悟到這個君王表麵現象之後的內在心理訴求,往往被表麵現象所迷惑。比如越王勾踐本人是一個多疑和心胸不太開闊的君王,但為了成就霸業,表麵變得謙卑和包容。同樣身為大臣的範蠡和文仲卻對此感悟不一樣。文仲隻知道勾踐的文化,而範蠡卻不僅知道勾踐的文化,更悟到了勾踐除了表麵的文化現象之外的實質文化。所以,等越王勾踐成就霸業時,範蠡毅然離開了勾踐,而文仲卻不聽範蠡對他的規勸,認為勾踐是一個能與之同甘共苦的人,結果文仲被殺,而範蠡成了有名的陶朱公。漢高祖與韓信的故事也是一樣,為了成就霸業,劉邦好像是很謙虛的,對韓信很尊敬,但韓信卻沒有悟到劉邦的真實性格和文化個性,在劉邦麵前有時自恃功高而忘了君臣之禮,導致最後錯判形勢被劉邦殺掉。縱觀曆史,能在一個組織中善終的大臣必是悟到了這個組織和組織的領導文化實質的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